第一百三十二章 即来的恶战(第2/3页)

费国与马聃相互瞧了一眼,不难看出对方眼中那明显针对唐皓的警惕心。也难怪,毕竟冀州兵主帅职位只有一个,别看他俩关系不错,争夺军功照样互掐地火热,这要是再加个人……

眼瞅着谢安一脸欣慰地拍着唐皓的肩膀,出言称赞着后者,费国与马聃暗暗吐了口气,他们不由地感觉到了压力。毕竟冀州兵中并不乏勇武之人、将帅之才,唐皓、张栋,都是有能力与他们争夺主帅位置的,还有廖立,倘若他能改掉只知进、不知退的性格,成就绝不会比费国、马聃二人差。

从始至终,刘晴在一旁静静观瞧着。

平心而论,其他地方的周军如何她不清楚,但是冀州兵的风气她非常喜欢,因为这里并没有勾心斗角,别看费国与马聃都盯着冀州兵主帅的职位,但他们却是堂堂正正地用自己的军功去搏,这一点,就连她曾经所在的太平军也比不上,毕竟那时候,伍衡都没少在暗中给她使绊子。

“不愧是冀州兵与大梁军……”

在谢安轻笑着目送费国、马聃、梁乘、唐皓四人时,刘晴有感而发地抒发了一句看似叹息又似牢骚的话,让回过头来的谢安颇感莫名其妙。

“什么?”谢安疑惑地望着刘晴。

刘晴没有说话,因为她猜得到,只要她将方才的心事一说,那么眼前这个可恶的家伙,必定会取笑她是否已对周军产生归宿感。而这种事,尽管刘晴心中默认,却也是绝对不会在口上承认的。

要知道在她看来,眼前这个可恶家伙最是喜欢抓着她的把柄来戏弄她,一旦她默认了此事,那么明日,整个周军大营或许都会传遍,虽说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刘晴心中多少有些抵触。毕竟,尽管她有心借助周军的力量去对付伍衡,但是这并不代表她将归入周朝阵营,可以的话,她不想再加入任何一方。

“不,没什么……还是来说正事吧!”微微吐了口气,刘晴一本正经地说道。

“唔?呵,那你说。”奇怪地望了一眼刘晴,谢安走到桌案边给自己倒了一杯水,一边抿了一口茶水,一边静静地等着刘晴的下文。

其实刘晴也只不过是想岔开话题罢了,不过见谢安听到自己的话后变得那般严肃,她也不好意思讲述真实情况,在细想了片刻后,沉声说道,“皇五子李承今日所做作为,虽有违人伦、德操,不过反过来说,对我军也不是没有丝毫助力!”

“助力?”谢安苦笑着摇了摇头,似嘲讽似自嘲地说道,“总感觉我等做了一回反派啊,而且还是彻头彻尾的反派!”

“反派?”刘晴疑惑地望着谢安,心中暗暗纳闷这个男人何来那么多古怪的名词。

“你可以理解为恶人!”谢安简明易懂地解释道。

刘晴闻言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说道,“你是在担忧,我军是否会失却大义?”

谢安苦笑一声,此前周军明明是仁义之王师,秦王李慎才是谋国反叛的不义之师,但是被五爷这么一弄,天下人将如何看待?

摇了摇头,谢安苦涩说道,“先烹杀其妻,再烹杀其子,后烹杀其母,手段何其凶恶、残忍,似这般恶举,如何不会遭来天下人的骂名?退一步说,暂且不管日后天下人将如何批判此事,单指秦王李慎麾下白水军。或许白水军今日看似是被五殿下给吓住了,但正所谓君忧臣辱、君辱臣死,今日秦王李慎被五殿下当着十余万人的面那般狠毒地羞辱,尤其是最后一幕,五殿下竟逼迫淑妃赵氏当着无数人的面跪在他脚边苦苦哀求,不出意外的话,待明日白水军缓过气来,势必会一个个犹如打了鸡血般亢奋,义无反顾地与我周军拼命,哪怕同归于尽也在所不惜。——这叫助力?”

刘晴闻言略感惊讶地望了一眼谢安,毕竟谢安对于事况的把握确实到位,一针见血地点明了白水军或许会发生的改变。当然了,因为心中暗暗将这个可恶的男人摆在与自己相等的策士的高度,因此刘晴倒也觉得理所当然。

“但是至少,秦王李慎此番会主动与我等开战,而不是向先前那样,故意避战消磨我军士气,延误我军的战期,不是么?”

“这个……”谢安闻言皱了皱眉。

确实,刘晴所言的事,谢安也曾考虑过。秦王李慎绝非善与之辈,在他主动撤到襄阳,却不轻易与周兵开战的那会儿起,谢安便不由暗暗猜测,猜测秦王李慎是否已得知了江东那边的情况。

以大周如今的国力而言,实在做不到多线开战,更何况,北疆的燕王李茂绝对要比三王更具实力,因此,无论如何,冀京朝廷也不可能再增派援军赶赴江东,毕竟再怎么说,冀京也是大周的都城所在,万一被燕王李茂攻陷,那就不是一处大乱,整个天下都会因此变得动乱。到那时,大周朝廷威望大跌,四方宵小皆会趁机作乱,意图在这个乱世分一杯羹,而这,恰恰正是李贤、谢安等人一心想要避免的。

但是对于秦王李慎而言,这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试想,倘若北方的燕王李茂与南方的太平军伍衡当真将大周搅地天下大乱,他李慎岂不是更有把握占据荆、益、凉三州?

换而言之,在眼下整个天下都显得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下,以李慎的大局观,又岂会轻易与周军开战,还不得一直拖着,拖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一直拖到江东的伍衡做大实力,逼得谢安左右为难?

至少在谢安看来,如果是他坐在秦王李慎那个位置上,他就会这么做,应该说,只要不是个蠢蛋都会这么做。

但是如今五爷在襄阳城下摆了这么一桩,反而逼得秦王李慎不得不主动与周军开战。无论他心中是否真心在意其母、其妻、其子被烹杀,他势必要给部下、给天下人一个说法。

尤其是他的生母,毕竟大周是非常注重忠孝的国家,倘若李承虐杀了李慎的生母,而后者却依然固守襄阳,不敢找李承报复,那么,他李慎就是连五爷李承这个狠毒之人都不如的天下第一软蛋。

别提什么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一旦当真被冠上懦夫的臭名,那是绝对不会再有像阵雷、陈昭等勇武之将主动投奔的,甚至于,麾下的部将也会因为此事而渐渐疏远,最终不告而辞。

但凡有本事、有傲气的猛将,如不是得悉事情经过,谁会愿意效忠一位连杀母、杀妻、杀子之仇都可以置之不顾的主公?

因此,秦王李慎即便想拖也没办法拖,无论如何,他也必须与周军展开一场恶战,而这,正是刘晴所说的助力。毕竟周军眼下最怕的就是秦王李慎故意拖延时间,而五爷的恶行,恰恰杜绝了这个极有可能出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