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追歼之战(一)(第2/3页)

“呵呵!”陈昭闻言笑了笑,点头说道,“好好,既然如此,陈某便记着王将军这番话!——王将军也莫要着急,我军与周军的交兵,王将军等诸部,定能在期间有所作为……极大的作为!”说到最后,他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怜悯与默然,一闪而逝。

而王梁似乎却没有注意到陈昭眼神中那份不对劲,闻言大喜说道,“是!末将遵命!”

“呵呵……好了,陈某与黄守军团长还要去其余藩军巡视一下状况,就不在此久留了……告辞!”

“恭送两位将军!”

“免礼免礼!”

在王梁的抱拳恭送下,陈昭与黄守拨马缓缓离开了。

行到不远处,黄守这才皱眉说道,“殿下尚安然无恙的消息,你告诉他了?”

“唔!”陈昭点了点头,淡淡说道,“殿下那计虽说巧妙,但对我三军而言亦是凶险非常,若不隐晦地向那些将领透露一二,怕是会军心涣散,死走逃亡……不过你放心,我曾暗示他们,叫他们严守秘密,那些人如今已失归路,唯有依附我军,断然不会惹出什么事来!”

黄守闻言沉默了片刻,半响后低声问道,“有必要么?——据斥候传来的消息,费国那支周军先锋部队,距离这些人仅仅十余里路程,不出差错的话,待今日傍晚,费国军乃至周军大部队便会追上……依着殿下的妙计,到时候玉石俱焚,除我白水军外,这里再无几人能看得到明日日出……”

“因为只用这些人一回,因为这些人所起到的作用就只是诱饵,是故,说与不说都一样,是么?”陈昭瞥了一眼黄守,继而轻声叹道,“你知道阵雷老大为何不喜你么?你功利心太重了……只计较利益得失,却疏忽了立身之根本!——武德、操守!”

黄守闻言皱了皱眉,半响后沉声说道,“我不觉得这些乌合之众会有什么大作为,徒耗军粮罢了!——你看看这些人,只不过是败了一两回,便士气全无……蝼蚁,虽聚之千万,也不过是蝼蚁,难逞猛兽之威!”

“怪不得你会那般推崇殿下的计策……”陈昭闻言笑叹摇头。

“怎么?难不成你也跟总大将一样,希望与周军真刀真枪地比拼,来一场声嘶力竭的搏杀?”

“这个嘛……”陈昭抬头望了一眼晴空,继而嘴角扬起几分莫名的笑意,轻笑说道,“我可没有阵雷老大那般的兴致,既然能轻巧地全歼周军,何乐而不为?只是……”说着,他转头望了一眼身后远处仍在大声嘶喊振奋藩军将士士气的王梁,喃喃说道,“可惜了……”

“可惜?”黄守愣了愣,嗤笑说道,“那个王梁?似那等将领,在我白水军也不过千人将本事,纵然失之,何惜之有?”

“所以说,阵雷老大不喜你……”

丢下一句话,陈昭抖了抖马缰,朝着前方而去,只留下面带疑惑之色的黄守。

一路无话,陈昭与黄守径直来到了前方秦王李慎与其麾下白水军总大将阵雷的所在地点。

见麾下两位爱将归来,假扮成阵雷侍卫的秦王李慎微笑着问道,“如何?”

陈昭还来不及说话,黄守抱拳说道,“正如殿下所言,藩王军士气全无,如非有外力刺激,难复一战……”

“外力刺激嘛……”秦王李慎轻笑一声,点头说道,“待周军追赶上来,这外力不就有了么?——为了保命,哪怕是那些藩王军,也会使出浑身解数……”

“殿下英明!”黄守由衷地感到钦佩,对于秦王李慎的智计与权谋。也难怪,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二人同样是计较于利害得失的一类人。

反观陈昭,却是来到了阵雷身旁,与他一同目视着远处正缓缓行军赶路的五万藩王军。

“如何?”瞥了一眼身旁的来人,阵雷问起了与秦王李慎相同的问题。

明明是相同的问话,但是陈昭的回答却与黄守决然不同。

“也不能说是彻底丧失了战意,”摇了摇头,陈昭低声说道,“至少,依然还是有一些个像王梁那样的将领正在鼓舞全军士气,不过效果甚微,士气很难达到能再度与周军鏖战的程度……”

“那就是还未彻底丧失战意咯?”阵雷淡淡问道。

回头瞥了一眼正对黄守吩咐着什么的秦王李慎,陈昭微微点了点头。

“是嘛……”负背着双手,阵雷微微叹了口气,喃喃说道,“兵尚有可用余地,将弃之如旧履,虽施妙计得以击败劲敌,亦非是上乘……”说着,他双眉一皱,咂了咂嘴嘴淡淡说道,“后续的事已用不着吾辈了,就交给你了,陈昭!”

“是,阵雷老大!”

正如陈昭与黄守等人所估算的那样,待日落西山,天色渐渐暗淡下来之时,周军的先锋部队、由费国所率的左路偏师,终究还是追赶上了那正在赶路的五万藩王军。

那个景象,简直是令人难以猜想,藩王军明明有着五万之众,但是面对着费国军不过区区两三万兵马,却竟是连拒敌的勇气都没有,纷纷败退,死走逃亡。

什么叫做摧枯拉朽、什么叫做势如破竹,冀州兵用自己的勇武向世间证明,他们不愧是大周京畿之师,不愧是举国出征率最高的一支劲旅,同样是每日冒着严寒赶路,但是却依然具有着强大的军势与实力;反观藩王军,明明每日行军路程远不及冀州兵,明明还有着不少力气,却在一个照面的工夫被冀州兵击溃。

“嘁!这种乌合之众也叫军队?”

冀州兵主帅费国的副将,欧鹏手持一柄长枪跃马厮杀于阵前,指挥着先锋营追杀四处逃窜的藩王军。

说实话,并非只有文武相轻,哪怕同样是军队,依然会带有偏见,比如说,大周的正规军就看不起封国藩王的卫戎军,因为有很多支封国藩王的卫戎军在装备武器上都要强于大周地方军队,甚至比中央军冀州兵还要高上一线,但是论实力,后者却万万不是前二者的对手。

也难怪,毕竟冀州兵是大周出征率最高的军队,身经百战自是不必多说,而似大梁军这等地方军队,平日亦肩负着扫剿驻军州郡范围内强盗、山贼等贼寇的职责,甚至于,像马聃最初出身的雁门军,长年要与外戎交兵,士卒的素质可见一斑;可是各藩王的卫戎军队则不同,这些军队更多的只是拱卫其所效忠的藩王的仪仗队罢了,哪怕封国内出现什么流寇也不会由他们出面,而是会由大梁军这等大周的地方劲旅代为剿灭。因此,藩王的卫戎军队时常被取笑为给各藩王看国门的忠犬,在军方的地位比各地方的城卫军还要低下,不过他们拿的军饷却是举国最高的。而这,恰恰也正是欧鹏等地方军队出身的武将心中所大为不爽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