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江陵攻略(三)(第2/4页)

后来刘晴才意识到她疏忽了,在她所瞧不起的李寿与谢安军中,竟然有长孙湘雨这么一位用兵比她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奇女子,在与谢安分兵后,率四万偏师迂回袭秦函谷关后方,十日内连克六城,连渑池那个当时叛军囤积粮草的后方粮仓之地都攻下来了。

等到身在荆州的刘晴察觉到不对劲时,一切都太迟了,顺利再度与谢安会师的长孙湘雨,已即将攻破潼关,将战线推到长安城这座叛军最后的地盘。

见叛军大势已去,刘晴无奈之下只好召回陈蓦,毕竟陈蓦就算再强悍,他终究也是人,抵挡不住数以万计的强弩。

也正是那一回,刘晴记住了谢安,同时,也得悉了长孙湘雨这个名字……

是来相助自己夫婿么?

还是说,前一回觉得胜之不武,这回亲自过来与自己一较高下?

心中盘算许久,刘晴几步走到桌案旁,将桌案上那些书籍、茶碗一股脑地推到一旁,铺上了江陵一带的行军图。

见此,屋内众将不由自主地起身围了过去,除了陈蓦依旧雕刻着手中木像。

“原来是打着这个算盘么?”嘴里念叨着,刘晴眼瞅着行军图的表情越来越凝重,甚至于到最后双眉紧皱,不住地长长吐气。

齐植望望刘晴,又看看桌上的行军图,疑惑问道,“公主殿下,可是瞧出些什么来了?”

“唔!”长长吐出一口气,刘晴皱眉说道,“鸩姬长孙湘雨……不负其鸩姬之名!——十余日来按兵不动,原来是打着这个算盘么?”说到这里,她微微叹了口气,眼中尽是自责懊悔之色。

可能是见刘晴说得奇怪,杨峪纳闷问道,“周军这些日子按兵不动……不是在扩建营寨么?”

“怎么可能?!”刘晴苦涩一笑,摇头说道,“就算是谢安、李贤都不至于这般不智,又何况是那长孙湘雨?——她是在造船!”

“造船?”徐乐愣了愣,古怪说道,“在陆上造船?真是个傻娘们!难不成还打算乘着船攻江陵不成?”

“你少说两句吧!”杨峪不悦地瞪了一眼徐乐,继而望着刘晴问道,“公主殿下的意思是……”

仿佛是猜到了杨峪心中想法,刘晴沉声说道,“驱长江之水,乘船顺流而下!——水淹江陵城!”

“嘶……”屋内众将惊得倒抽一口冷气,唯独卫绉心中暗暗称赞:不愧是长孙夫人!

“等等!”好似想到了什么,太平军将领楚祁急声说道,“公主殿下,若是周军当真要放长江之水,势必得先筑坝蓄水,可是公主殿下您所说的长孙湘雨看样子到此地也不过十余日……”

“筑坝蓄水?——前一阵,李贤在长江上游做什么呀?”

“不是捕鱼……呃?”楚祁与众太平军将领面面相觑,眼中骇色越来越浓。

“李贤也不是善茬啊……”刘晴长长吐出一口气,满脸忧虑地说道,“糟糕了,江陵城此番恐怕是保不住了……照这么说来,我军与李彦麾下兵马避战不出,反而是帮了这个女人一把么?”

“公主殿下,现在怎么办?”

“……”在屋内众太平军将领紧张的注视下,刘晴目不转睛地望着行军图,良久之后,吐气说道,“去请楚王李彦过来,记住,待会莫要开口!一切由我来说!”

“是!”众将心中一凛,连连点头。

不多时,楚王李彦便带着两名侍卫风风火火地来到了刘晴所在的厢房。

“刘姬殿下,听说有紧要军情要与本王商议?”

“唔,楚王殿下请坐!”抬手请楚王李彦在桌旁坐下,刘晴酝酿了一番,用沉重的语气说道,“楚王殿下,可曾听说长孙湘雨这个名字?”

“长孙湘雨?冀京刑部本署尚书令谢安的二房?”李彦闻言一愣,皱眉说道,“此女早前在冀京时便是恶迹斑斑,自从其夫谢安助李寿称帝后,更是肆无忌惮……刘姬殿下为何忽然提起此女?”

“此女,眼下正在对过周军之中!”

李彦面色猛变,沉声说道,“到底怎么回事?”

见此,刘晴便将她从那两名斥候口中所知的一切与她个人的判断告诉了李彦,只惊地李彦脸上血色退尽。

“水淹江陵……水掩江陵……倘若当真如此,倒确实是那个女人的作风!——那个女人素来是为达目的不折手段,早些年冀北战役,曾用高阳八万军民换取胜利……该死的!——不是说我等只要避战不出、坐等周军自溃就好了么?”说话时,李彦望向刘晴的目光中充满了不悦。

杨峪闻言站了出来,正色说道,“楚王殿下,您将此事罪过推到我军头上,这恐怕有些不妥吧?——事实上,正是楚王殿下的自负,叫我等错失了那般紧要的情报,不是么?”

“你说什么?”李彦闻言眼中闪过阵阵怒意,拍案而起,愠声喝道,“杨将军,你的意思是,一切皆是本王的错咯?”

杨峪眼中亦露出几分怒意,正要说话,却见刘晴抬手拦住了二人,微笑说道,“楚王殿下,事已至此,与其计较谁对谁错,徒生矛盾、使得两军不合,不如抛弃成见,好好商议一番,楚王殿下意下如何?”

“哼!”恨恨瞪了一眼杨峪,李彦深吸一口气,平复心中怒火,缓缓坐了下来,目视刘晴说道,“既然刘姬殿下由此一说,想必是有了对策?”

比起之前,他话中对刘晴的尊敬意味衰减了许多。

“自然!”刘晴微笑说道,仿佛根本就没有察觉到李彦语气的改变。

“真……当真?”

“殿下稍安勿躁,且听小女子细细剖析那长孙湘雨今后几日用兵之大概!”朝着李彦微微一笑,刘晴手指行军图,正色说道,“眼下周军……即李贤与谢安的合军,总共分为四部,川谷的费国军三万人,葫芦谷的李贤本队两万人,溪谷的马聃军一万人,这三支姑且称为北线军队,共计是六万人。北线军队是绝对不敢轻举妄动的,他们若一动,山谷对面的秦王殿下与诸路藩王便会趁机攻打……换句话说,我军要面对的,实际上只有谢安……哦,实际上只有长孙湘雨所率的六万大梁军与两万冀州兵,共计八万兵马,兵力与我军不相上下!”

“言之有理!”听刘晴这么一分析,李彦心安了许多。

见此,刘晴继续说道,“长孙湘雨虽打算用水攻,可是时日紧迫,容不得她造何等优良的船只,总归只是十余日光景,粗制滥造数百艘大船,这已是勉为其难的浩大工程,依小女子看来,她所打算制造的兵船,其实根本称不上兵船,充其量也就只是能够在大水上漂浮的木舟罢了!”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么?”李彦疑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