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第6/8页)

陈墨涵想到了一个问题,说:“扯淡,你们到丹东疗养的时候,张普景和本人正在金刚道守东海岸,他怎么可能喊你呢?”

梁必达笑了,说:“为什么说做贼心虚呢?就是这个道理。我后来有了一个毛病,只要对什么事有点活思想,脑子里就钻出个张克思。我跟你讲,就在刚才,我又看见张克思了。张克思严厉地对我说,梁大牙,你又在胡说八道,你还像个人民解放军的军长吗?简直是低级趣味。”

陈墨涵说:“好啊,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梁必达说:“你也不要这样讲,就是张克思现在真的在这里,他也不能不让我讲个故事。都他妈的快成犯人了,我还假正经个屁。军长怎么啦?军长就不该有点低级趣味?光是高级趣味那还叫人吗?那是神仙,那份工作……那件事情说不定连神仙都跑不脱要做,要不,从哪里来的小神仙?”

陈墨涵说:“如此说来,你跟柳芭的事还是虚晃一枪哕?当真没有越轨?”

梁必达咬牙切齿地说:“没搞。早知道有今天,我就……反正也是他妈的修正主义的女人……天地良心,我这一辈子真正发生男女关系的,只有跟老伴一个人。”

陈墨涵说:“有朝一日,你梁大牙要是官复原职了,我就把你的这段故事讲出去。”

梁必达倏然戚色,说:“但愿有那一天,就怕没那一天。”

陈墨涵认真地说:“老梁,我们把话说在前面,如果有那一天,你敢不敢让我把你的这段罗曼史公布于众?”

梁必达不以为然地说:“哪怕只让我当个副军长副师长,我就同意你讲。比起在这里候补坐牢,那点子破事算个卵子。嘿嘿,要是官复原职再让我当军长,我同意你写大字报,把梁必达拒腐蚀永不沾的光荣事迹介绍给全国人民。”

这天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劳动休息的时候,陈墨涵百无聊赖,便抱着大功率收音机没完没了地折腾。本来,按照规定,他们这样的劳动改造分子是不允许有收音机的,尤其是这样大功率的收音机。这个特殊,还亏了梁必达。

刚到七二八农场来的时候,梁必达就神气十足地对管教干部说:“老子们过去享受看中央绝密文件的待遇。知道什么叫绝密吗?知道什么叫一级绝密吗?去报告你们的某某某政委,就说我梁大牙说的,收音机我们是留定了,他还得每月给我送四节白象牌电池。别的牌子不行,就要白象牌的。不落到实处,我扒他的皮。”

管教干部见梁必达态度蛮不讲理,没有办法,只好听之任之。果然,某某某政委每月都派人给梁必达和陈墨涵送来四节白象牌电池,有时候还亲自光临看望,十分恭敬地称呼老军长老参谋长。

梁必达得意地对陈墨涵说:“你知道某某某为什么这么老实吗?我跟他说了,中央新出面的某某某首长是我的老上级。老上级讲了,我们的问题早晚会解决的,只是个时间问题。我又问他副师职干了几年,那他还不明白吗?”

陈墨涵不屑地说:“都一介草民了,还拉大旗作虎皮,像个军长的作为吗?简直还是农民嘛。”

梁必达毫不脸红地说:“这你就不懂了,什么叫得过且过?这也是战术手段。把日子过舒坦了,就是保存自己,只有先保存了自己,有了出头之日,才能消灭敌人。”

这天正在听收音机,一个管教排长领过来一个瘦骨嶙峋的少年,径直找到了陈墨涵,管教排长把少年交给陈墨涵,说:“你们单独谈。十分钟。”然后就走了。

陈墨涵好生纳闷,觉得这个少年似曾相识,可是又很朦胧,说不清是在哪里见过。少年说他是受一个阿姨的委托,到七二八农场来找一个叫陈墨涵的人,并交给了他一包东西。

陈墨涵问少年,那个阿姨叫什么名字,少年说他也不知道。是他的老师转交给他的。他就在洛安州读中学。

会见时间很短,但陈墨涵纳闷的时间却很长,他搞不清楚在洛安州还有哪个女人在关注他的行踪。细细盘点少年带来的物品,都是食物和生活用品,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少年口头转达的一句话,却十分重要,那句话是:现在不是时候,将来有可能的话,我会找你们的。保重。

陈墨涵想啊想啊,总是想不明白,有几次甚至都想告诉梁必达,却又忍住了。值此多事之秋,情况不明,还是不能轻举妄动。

终于有一天,陈墨涵的脑子里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全身的神经顿时紧张起来了。天啦,难道是她?哦,还真有可能。他再次回忆,那个瘦骨嶙峋的少年的模样,是像她。尽管他同她接触不多,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但是,她穿着军装的勃勃英姿,她那一双明媚而又忧郁的眼睛,她立在白皑皑的风雪之地翘首眺望长久踯躅的身影,在陈墨涵的思维世界里,还是记忆犹新的。

如此说来,她还活在人间。

那天,陈墨涵彻夜未眠。他设想了种种可能,想象她是怎样摆脱了灭口杀手的围追堵截,怎样隐姓埋名,怎样在这个乱纷纷的世界里活了下来并且占据了一席之地,又是怎样地关注着他们,打听到了他的下落。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从那个少年的身上,完全可以看得出来,她如今的日子仍然十分艰难,困难的时候,她还惦记着他,惦记着她心爱的人的盟友,给他送来了温暖。尽管那些东西对他陈墨涵来说微不足道,但是,这才是真正的情重如山啊。

是,还是不是?这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折磨得陈墨涵好苦。他却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他是多么希望她仍然真实地活着啊。活着就是胜利,含辛茹苦也好,隐姓埋名也罢,只要她还活着,这个世界上他就多了一份情感,多了一份美好的回忆,多了一份纯洁而勇敢的牵肠挂肚。

这天上午,梁必达称病拒绝出工——称病的事情对梁必达来说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而且由于他称病,陈墨涵也跟着沾光——病人总是需要照顾的嘛。

其实是什么病也没有,梁必达一个上午都在练习毛笔字。

据说,有很多书法家都爱写“龙”或者“虎”之类的,无论是龙是虎,都不是一般角色,都有练一练的价值,写出去也可以给别人挂在屋里“藏龙卧虎”。但梁必达写字有个特点,主要写一个字——“我”。

当过军长的梁必达已不是在蓝桥埠当伙计的梁大牙,提起笔来凭空也比别人多几分底气,虽然自成体系,但撇横竖捺遒劲有力,笔锋刚正锐利,行草狂放,横细竖粗颇讲分寸,倒也有几分书家风范,一个全世界每个角落无处不在的“我”字,往往被他写得昂首挺胸,威风凛凛气冲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