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梦(第2/28页)

无责任翻译一下:凭借国家的刑罚和恩惠,将士的骁勇雄健,渡过濛汜翻越昆仑,实在易如反掌。但是呢,如今突厥和吐谷浑控制了羌胡之国,道途被其阻断,所以西域各国不能前来朝贡。现在呢,这些国家有商人“密送诚款”,翘首以待,想要臣服于我天朝。如果能够使其顺服,加以安抚,一定能求得安定和平。到时候我煌煌中华只需派遣使者,不用出动兵车,各路藩属就会臣服,而吐谷浑和突厥也就可以消灭,统一各少数民族和华夏,就在此一举吧!

显然,裴矩跟长孙晟的外交策略完全不同。长孙晟的策略,恩威并举,文武并用,手腕频出,尽一切可能把水搅浑,然后隋朝浑水摸鱼,趁乱取便,两个字概括——分化。裴矩的策略,对隋朝造成较大威胁的突厥和吐谷浑,用两个字——孤立;而对西域那些小国,则用另两个字——招抚;远景目标是,诸藩即从,浑、厥可灭,混壹戎、夏;简单说,拉一票打一票,最终实现天下大同的目标。要从整体上概括裴矩的策略,只需要两个字——做梦。

裴矩在做梦,但是,杨广很陶醉,因为,杨广本来就不是个务实的君王,他是个文艺青年,带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气息,裴矩的建议,正和他的胃口。于是杨广很高兴,赏赐裴矩布帛五百匹,天天都把他叫过来讨论西域事宜,在裴矩海阔天空一通忽悠之下,杨广大喜,说了,以后西域的这档子事儿,就你给办了,好好干哟,我看好你哦。

裴矩是怎么干的呢?

大业三年,裴矩亲自跑了趟张掖,然后就找那些做生意的胡商,给他们好处,告诉他们,让你们国家派使者来朝贡,大隋亏不了你们。

大业四年,裴矩说服铁勒部落,令其进攻吐谷浑,吐谷浑大败,其伏允可汗东逃至西平境内,并派出使者向隋朝求救。于是杨广派出了宇文述,到西平境内“迎接”伏允可汗。结果呢,伏允可汗一看那宇文述那阵势,当时就慌了,宇文述这是来救我的,还是来抓我的?怎么带了那许多人呢?伏允可汗当然不敢投降了,赶紧溜了。

宇文述也不客气,追上去就是一顿砍杀,战果相当辉煌——攻取曼头、赤水二城,斩首三千馀级,俘获其王公以下二百人,俘虏男女四千口,而后凯旋而归。伏允南奔雪山,他的故土一片空旷,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被隋朝占据,于是,隋朝在此设置州、县、镇、戍,让天下的轻罪犯来此戍守。

其后,隋朝与吐谷浑的战争也有延续,到了次年,双方再次交战,总的来说,互有胜负,但是,考虑到隋朝家大业大,而吐谷浑经不起败仗,所以,基本上还是隋朝得了便宜,大将刘权甚至一路追到了伏俟城。

大业四年七月,杨广亲自去五岳之一的恒山祭祀,而裴矩联络的十几个西域小国,都派了使者前来助祭。

大业五年夏,杨广巡行到了张掖。

张掖是哪呢?简单说就是西域。现在的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东邻武威和金昌,西连酒泉和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古时的张掖可能在方位上跟现在有些差别,但应该不会差太多。张掖郡最初是汉武帝所设,名字的含义是“张国臂掖,以通西域”,顾名思义,我们也该弄明白张掖在古时的作用了,就是一个跟西域联结的交通枢纽,在隋朝的时候,这儿就是西域和中原通商的商业重镇。

大家都知道,古时候的皇帝,大部分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宅在宫中的,有些个皇帝,可能一辈子都没去过宫外,更甭说出什么远门了,但是,杨广就很另类,自从即位以来,就没怎么待在宫中,足迹遍布四方,前段时间去了北疆的榆林,现在,又来到西域的张掖。杨广去榆林,那是去搞军事演习,展现大隋军威,震慑突厥的;现如今到张掖,杨广来干啥呢?

杨广是来“巡狩”的。啥叫巡狩呢?古时天子到外边考察工作会见诸侯,就叫做巡狩。现如今分封制早就走入历史坟墓了,也谈不上天子和诸侯之分了,杨广如今的巡狩,不是上级视察下级,而是一个强国的领导,前来会见那些小国的领导,意思跟如今的N国峰会差不多。这次N国峰会,这个N等于多少呢?答案是,盛况空前啊,一共来了二十七个国家。当然了,人也不能随随便便就来,那是有好处的——《资治通鉴》说:“(杨广)命裴矩说高昌王麹伯雅及伊吾吐屯设等,啖以厚利,召使入朝。”一句话,得出大钱。

以下是此次峰会的盛况:

七月二十六日,杨广抵达燕支山(位于甘肃张掖市山丹县东南五十多公里处,东西绵延一百多公里,南北横跨二十多公里,山坡上松柏常青,水丰草美),高昌王博雅、伊吾王吐屯设等领衔西域二十七国,在道路左旁拜谒隋帝。杨广让他们通通佩戴金玉、穿丝毛织品,点燃檀香,奏响音乐,唱歌跳舞,喧闹不息。

杨广又命令武威、张掖的青年男女装戴华丽,前来观景,要赶上谁的衣服不够华丽,有些土气,就命令地方官负责,一定不能跌份儿。一路上车马拥挤,绵延数十里,以此展示我天朝大国的强盛。

于是,早就被重金收买了的吐屯设,献上了西域数千里之地(我估计啊,都是沙漠,没有人烟的地方,要不然,谁能给杨广?),杨广看了更是高兴(不高兴就怪了,这跟突厥举国开御道相比,也不差啥了,都献土了嘛)。

三十日,杨广架幸观风殿,准备了大量中华文物,请高昌王和伊吾王过来赴宴,这次设宴,底下站立相陪的有二十多个国家的使者。然后,就奏起了九部的音乐,陈设鱼龙之戏作为娱乐。宴中,杨广再次大为畅快,又好好的封赏了一番。

怎么样?高潮了吧?爱国青年们肯定高潮N次了,我这个不怎么爱国的青年也高潮了,而至于杨广,更是不用多说,他大老远的跑到荒凉的西域,图的是啥?图的不就是这个吗?不就是这点民族自豪感吗?

但是,满足了民族自豪感之后,接下来就要吃点苦头了,毕竟这是西域,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杨广回去的时候,就吃了大苦头,经过大斗拔谷(即今甘肃民乐县东南甘、青两省交界处的扁都口隘路。自古为甘肃河西走廊通青海湟中的捷径)的时候,由于路途实在险隘,车架只能一部部缓慢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