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忠耶奸耶(第7/13页)

魏寿余说:“哪用打过去?现在请老大派一个人跟我过去,宣布我已经弃暗投明,叫他们也跟我一起当秦国的子弟兵,他们肯定会跟过来的。”

秦康公说:“好。别人去我不放心,士会你就过去吧。”

到了这个时候,士会已经知道,魏寿余的一切都是按计划来忽悠秦康公的,其目的就是要把他叫回来。他有点不想回去,可他又觉得自己原来是晋国人,是晋国把他培养成一个有用人才的。晋国这些年也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他的地方,可自己这些年来,老带着秦军打自己的祖国,让人家看来,实在有点不像话了。所以,就决定跟魏寿余回去。

这哥们儿很聪明,知道自己的家属还在秦国,要是这么裸奔回晋国,秦康公生起气来,把他全家老少都押赴刑场,然后排头砍去,那可是一点不值得,就对秦康公说:“老大,这个任务我不敢接受。晋国是什么人?咱们上当的次数还不够多吗?这可是个有着阴险狡诈优良传统的国度啊。我要是过去,他们不放我回来,那可就不好办了。到时,晋国人骂我是狗晋奸,老大又说我是反复无常之徒,要砍我的家属。我这亏就吃大了。反正我是一个怕死的人,老大还是换人吧。”

人的脑子一进水,往往就会傻到探底的地步。如果到了这时,秦康公稍微想一下,就会有所醒悟。可他太相信士会了,也太想要魏城那块地皮了,因此想也不想,很豪放地挥挥手,说:“你尽管去,放心去。老子相信你的能力,你肯定会成功。就是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发生了你所说的事,老子也不会怪你。如果晋国真的不让你回来,老子把你的家属全放过去,够意思了吧?”

当然够意思。

可那个绕朝却反对:“士会原来就是晋国的高级领导干部,现在放他回去,他还能回来吗?我看魏寿余这个投降是有猫腻的。还是小心一点才好。”

秦康公这时大气得很,说:“你没当过老大,你就不知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要是老这么怀疑来怀疑去,还干什么事?而且,他要是真的想回去,咱硬留也是没用的。”

魏寿余一听,我靠,差点完蛋了。这个绕朝的级别再大点,我可就白白表演了。他看到秦康公彻底把绕朝的话驳回,就叫士会:“咱过去吧,这事不能太拖拉了。”

两人走了不远,正担心秦康公突然反悔,就听到后面真有马蹄声传来,不由同时暗叫:果然不好了。

回头看时只是绕朝一个人追了上来。

绕朝看到两人那个样子,知道自己的判断百分之百的没有错,就跟了上来,对士会说:“老兄,不要怕啊,我是来给你送别的。这些年来,咱是同事,经常在一起OK喝酒,关系还不错,也算哥们儿了。现在你走了,总得送点东西做纪念吧?可你又不提前跟我说明。现在我身上又没有别的东东,就给你这根马鞭吧。你赶紧用这马鞭提速狂奔啊。不过,你要记得,秦国人不都是脑残人士,可以让你爱怎么忽悠就怎么忽悠。现在是老大厚道,才让你过去的。不要以为老大真就是这个智商。”

士会急忙下马,接过马鞭,向绕朝行了个礼,很严肃地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话的。”然后挥起马鞭,提速而去。

过了黄河之后,果然有个小帅哥前来迎接。

这个小帅哥是赵盾的儿子赵朔。老赵当权才没几天,内部政务还没有整顿清楚,倒先把自己的儿子提拔上来,到军中挂职锻炼。

现在晋国仍然是诸侯的霸主,但晋国的实际最高领导人却变成了赵盾。姬家的天下逐步变成赵家的自留地。那个穆嬴靠女人的眼泪保住了自己儿子的老大地位,以为自己很聪明,一把眼泪抵得多少个军,然而后来的历史证明,她的这一把眼泪在搞定姬雍的同时,也把晋家的天下断送了。你想想,在那个最能体现丛林法则的春秋时代,如果不立一个成熟而有水平的人当老大,却让一个连小鸡鸡的功能还没有熟悉的小屁孩来当老大,不是培养权臣是在做什么?开始时,赵盾估计还在为姬氏着想,他想立那个姬雍虽然也有自己的私心在里面,但出发点还是为了姬氏的天下,估计并没有想到,赵氏以后与另外几个同事把晋国这个蛋糕给分了。

当然,现在最郁闷的是秦康公。他派士会去做策反工作后,就在那里等着好消息。可好消息等起来真久。

他派人过去看看情况怎么样了。

侦察兵回来报告:“士会过去之后,晋国一个帅哥将军带着部队上来,把他带走了,现在什么消息也没有。

秦康公这才知道,果然上了大当。但这个大当是自己硬要去上的,是力排众议去上的,一点不关人家的事,要生气也只能生自己的气。这哥们儿的为人还算不错,记忆力也不错,生完气之后,还记得自己的诺言,说既然做好事就做到底,老子最讨厌做事半途而废。把士会的家小全部免费送回晋国。士会那些不愿回去的家人,都改姓刘,继续留在秦国。

当然,他这个做法比起赵盾来,要高明得多。赵盾那个做法简直没有一点道理。秦康公知道,士会是个人才,赵盾下这么大力气把他挖回去,并不是要杀他,而是要重用他。以后士会的脑力劳动对赵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让士会对自己产生好感,对秦国是有好处的。而且,把那一群老老少少扣在秦国,除了天天用秦国纳税人的钱去养他们之外,没有别的用外,倒不如把他们送过去,自己还有个好名声。

真是他的错?

赵盾弄回了士会,效果马上就出来了。没有了胡汉三,鬼子终于不再进村,秦晋边界又安静了下来。

赵盾觉得权力基础又进一步稳固了。

赵盾比谁都记得,晋国现在还拿着霸主的大印。如果不履行霸主的职责,这个大印就会变成橡皮图章。前些时候几个跟班专业户纷纷脱离晋国,果断跳槽,去巴结楚国就是明显的信号。

赵盾决定重新履行霸主职责。

霸主有哪些职责?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条。

一、尊王。用当时的话就是:明天子之禁。这话的解释就是:号召广大诸侯在霸主的带领之下,团结在周天子的周围,高举大周的旗帜,为建设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而努力奋斗。当然,解释权归于霸主,霸主说谁不团结,谁就不团结,就可以带领大家暂时不向小康社会奋勇前进,而是带着多国部队向不听话的诸侯奋勇前进。

二、攘夷。夷就是周边的少数民族。包括蛮、狄、戎等部落。这些部落虽然文明程度不高,根本不知道什么五讲四美三热爱,不但天天随地吐痰,开口就大爆粗口,貌似很质朴,其实野心却不小,天天想打到中原来,想跑到中原一带来随地吐痰。当然,如果他们只是老实巴交地站在那里,让这个想法在心里酝酿,然后狠狠地吐完那口痰之后,洗脚入睡,第二天去劳动,那也没什么。可这些人身体素质好得要命,战斗力很强悍,打起仗来一点不纯朴,很多与他们接壤的诸侯,都天天叫苦。所以,齐桓公一当上霸主,就把“攘夷”当成霸主的主要责任来抓。那些小诸侯之所以愿意当霸主的跟班,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在这两个字的面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