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秦中衰(第4/9页)

可魏颗不同意。不同意的理由是,以前老爸那些让她再嫁出去的话,是在清醒的时候讲的;现在让她殉葬,是在他差不多死了、脑子晕菜时才做出的决定。这种晕菜的话不能当真。

其他人就没有话说了。于是祖姬就逃过一劫。

祖姬很感谢魏颗,祖姬的老爸也很感谢魏颗,总想着要报答一下这个哥们。可魏氏兄弟这么多年来,过得很顺,没什么用得着他们。好容易等到这个时候,兄弟两给杜回扁得多次满地找牙,这才出来救了他们一命。这个办法虽然很土,半夜就出来打草结,最后自己也给打死了,但却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典故——含枚结草中那个结草的片段就是说的这个故事。

秦桓公以为靠杜回几百把斧头就可以把晋国这个纸老虎霸主打回原形,秦国自此就可以抢到霸主之位,不料,老杜同志威猛有余,智商不足,最后被一个老人家的草结活活绊死,窝囊得要命。而魏氏兄弟觉得自己被这个家伙欺负得太难看了,当天就把老杜砍死了。

杜回一死,秦桓公就知道自己基本没有戏唱了,只得撤回去。

麻隧之战

秦桓公败了一场,觉得很痛,就又老老实实地窝在本国里,而且一老实就老实了十一年。这哥们儿绝对不是个有水平的国家领导人。以前他的老祖宗秦穆公向外表示坚持和平共处N项原则时,那是想一心一意搞建设,然后到处搜罗人才,不管年纪多大,不论出身好坏,只要面试过关,统统录为己用。于是秦国很快就从一个新嫩诸侯成为当时的列强之一。可桓公一宣布不与人家搞摩擦,就等于给自己放长假,一条富国强兵的政策也没有出台,有吃就吃,有喝就喝,只要喝不死吃不死就行了。因此,虽然他有了十一年的和平时期,但秦国还是原来的秦国,一点儿没有与时俱进,与晋、楚等国比起来,已经明显落伍了。

如果他能看出,现在秦国在他的领导之下,已经落后了——落后的后果是什么?落后就要挨打啊——再想办法弥补回来,算是亡羊补牢,也还是可以原谅的。

可他现在觉得他的秦国一点儿也不落后,他觉得他经过十一年的长假休息之后,精力旺盛得很,老是这么吃吃喝喝,也有点烦了起来累了起来,得出去找个项目来做,吸引一下地球人的眼球,让人家还记得天下还有个秦国,现在秦国的最高领导人是嬴荣同志。

于是,秦桓公于公元前582年决定再过去把晋国痛打一顿。

可以说,秦桓公选在这个时候,还是有他的道理的。因为,晋国这些年来,内乱从来没有停止过,去年刚刚发生了诛杀赵家之事,元气大伤。其他诸侯看到晋国忙于争权夺利,拿自己人开刀,也不怎么把他们当带头大哥看了,使得晋国在诸侯中的人气不断跌停,似乎已到了传说中“内忧外患”的时期。

一般到了这个时期就等于到了挨打的时期。

秦桓公不但决定自己去打晋国,让晋国好看一下,而且还联合了白狄一起,组成一个多国部队去跟晋国叫板。可是,他只看到人家的弱项,却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软肋。晋国虽然很乱,虽然大家都在拿自己的人练,但他们还有很多人才,那些人才还很会打仗,诸侯虽然不很重视他们,但也只是在那里观望,并没有真的跟他们断绝关系。而秦国自己呢?只有秦桓公一个老人家在那里很有精神地大喊大叫,别的人却一点儿不热衷于大打这个秦楚战争,而且更要命的是现在秦桓公手下没有一个人才,至于外援除了那个上当受骗的白狄之外,没有别的人跟他们站在同一立场了。至于这个白狄,本来力量就已经弱小得要命,有他帮忙跟没有他帮忙,其实没有一点区别。更要命的是,这个白狄在诸侯中历来没有什么好名声,你跟他混在一起,人家只有生你的气,不会对你产生一丁点好感。综上所述,秦国这次能打得过晋国吗?

答案跟现实一样,打不过。

秦桓公又不得不郁闷地退兵。

过了两年,那个晋景公死了,他的儿子晋厉公即位。

晋厉公刚当上老大时,也像他老爸一样,觉得秦国仍然是个麻烦国家,如果不跟他们搞好关系,你就会麻烦不断。于是派吕相当全权大使,向秦国递交国书,恢复双边高峰会谈。

你不知道吕相这人是谁吧?

告诉你,他就是那个魏锜的儿子。魏锜的封邑在吕,所以人家就叫他吕相。魏锜长得很猛,全身肌肉很发达,头脑也很简单,但这个吕相却斯文得很,从小到大都是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学生,文章写很好,口才也不错。

吕相见到秦桓公后,向秦桓公表达了晋国要跟秦国恢复帮交关系的良好愿望。

秦桓公当时一口答应。于是,双方商定,在令狐举行一场秦晋高峰会谈,双方的一把手都出席会议。

晋厉公听说秦桓公答应得很爽快,当然很高兴,老早就带着晋国代表团来到令狐。可秦桓公来到王城之后,大概认为,晋厉公算什么?为什么自己一定要亲自去跟他签这个合同?于是就在王城那里住了下来,史颗叫过来说:“你当老子的全权代表,渡河过去,跟晋国签了这个和平协议。要是他觉得你资格不够,不签也行。反正这个世界早就不太平了,什么协议都是个屁。”

晋厉公最后只等来个秦国的大臣,心里当然很不爽,可这个高峰会谈是自己提出来的,不签好像实在讲不过去,只得跟史颗签了。不过,晋厉公也派锜锜到王城那里跟秦桓公签约,算是挽回一点面子,然后很郁闷地回去了。

秦桓公看到晋厉公被他玩了一把,居然一声不吭,觉得这小子估计也是个软蛋子,是可以欺负一下的。于是,他回到首都后,马上派人去找狄部落,说想与其再合作一次,把晋国痛打一顿。狄部落当然答应。

于是,秦桓公马上大声宣布,他们与晋国签订的条约从现在起作废,已经丢进了历史的垃圾箱。然后跟白狄再次过去攻打晋,可仍然打不过晋国。

这一战,对于秦国而言,直接收益为零,但间接损失却巨大。

因为,晋厉公觉得自己被秦桓公耍得太没有脸子了,协议上的墨水还没有干,媒体上的声音还没有停,你就直接打了过来,你以为你就会打仗?就你会发动侵略战争?

晋厉公知道,对秦桓公这样的人不狠狠地打击一下,他是不会老实的。当然,他知道,秦桓公的水平虽然很菜,秦国现在的综合实力虽然不强悍,但秦到底是个大国,这么多年的积累,算起来还是有实力的,如果光靠晋国去死磕,即使真的可以把秦国痛打一顿,但晋国也会累得无力喘气了。而现在楚国就在晋国的南面,正紧盯着晋国的一举一动,如果跟秦玩得损伤太大,到时在楚国面前就抬不起头来了。晋国有个传统,当了这个霸主之后,老是认为这个霸主是他们家的,后来给楚庄抢去,他们就天天思考着要抢回来,抢回来后,又想着如何巩固起来。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头号对手不是秦国,而是那个曾经从他们手里抢走霸主招牌的楚国。因此,在跟秦国交手时,他们得把楚国考虑在内。楚国在庄王死后,也变得有点老实了。现在倒是秦国不断地过来撩拨他们。他们知道,晋与秦迟早会发生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他们就转而开始跟楚国建立友好关系——咱两国打到现在,也该告一段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