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大家都在挖坑!(第2/2页)

“朕顺天应人,革汉命、登大宝以来,躬行节俭,表里洞达,时常通宵批阅奏折,关心民间疾苦,水旱朝告夕赈,无有壅弊之处!

没想到朕如此尽心竭力,仍有人心存不满,竟然私造皇冠、龙袍等禁忌之物,意图起兵造反,祸乱天下,真是让人痛心疾首啊!

也罢了,朕此时心力憔悴,已不知如何是好了,太师大人老成谋国,可有应对之策吗?”

眼看计划进行顺利,曹丕面露哀色,还挤出了几滴泪水,仿佛受了多大委屈似的,而后把这件事推到了萧逸面前,如此做有两个好处:

一是向萧氏施压,迫使其承认错误,并让出一部分利益来平息此事,同时也震慑萧氏集团,不要有图谋不轨之心!

二是给萧逸保留面子,让其自己清理门户,以免触碰了底线,真要是逼的萧氏反叛,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通过这些可以看出,曹丕帝王术的水平,虽不敢与秦始皇、汉武帝相提并论,可也不在汉明帝、汉宣帝之下,开拓进取不敢轻言,守住基业绝无问题!

“刷!--刷!”

大殿内的气氛紧张起来了,所有目光都落在萧逸身上了,猜测他会如何应对这一危局,是乖乖的就范、让出一部分利益呢,还是铤而走险、拼一个鱼死网破?

私造禁忌之物,事败举兵造反,道义上就输了一筹,也得不到天下人的同情,就算萧氏实力雄厚,只怕也难以成功吧?

“私造禁物,大逆不道,不过此事不宜扩大,以免扰乱了天下人心,朝廷可以派出特使,暗中调查此事,把叛逆者绳之以法,维护大魏帝国的尊严!

出现这种大逆不道之事,地方上也难辞其咎,长安令以及弘农、右扶风、左冯翊三郡大小官员,全部革职问罪,朝廷另派贤明者接替!

臣亦有教子不严之过,愿意辞去太师官职,自减一郡之封地,回家闭门思过六个月,并抄写《周礼》一百遍,以为惩戒,时时反省!”

萧逸相当干脆,宣布对萧氏的惩罚之后,自己脱下了太师朝服,对着皇位拱了拱手,直接走出了麒麟殿,溜达着回家闭门思过去了。

只留下了目瞪口呆的曹丕、以及文武群臣,好半响反应不过来,这是什么情况呢?

本想利用皇冠、龙袍之事,对萧氏施加一下压力,最好再刮一层皮下来,那知萧逸手起刀落,直接割下来一块‘大肥肉’啊!

一座长安城,再加上弘农、右扶风、左冯翊三个郡,这等于交出了大半个关中,太师的官职也辞了,还自减一个郡的封地,萧氏集团元气大伤矣!

“既然太师大人发话了,就按其意思来处理吧,从各地挑选精明强干的官员,到关中接替长安,以及三郡的事务,一定要尽心尽责,保境安民!”

“遵旨!”

震惊过后就是狂喜了,曹丕与文武群臣磨刀霍霍,准备分割这块肥肉了,人人都在精心计算,想要多吃多占一些!

八百里关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又经过萧氏经营多年,其繁华程度冠绝天下,长安城更是物华天宝,人口众多,其富庶程度还在洛阳之上呢!

曹丕甚至在考虑了,放弃迁都洛阳的计划,改为直接迁都长安,彻底占领萧氏老巢,如此长安、洛阳、许昌、邺城都在自己控制中,大魏天下就稳如泰山了。

不过如此一来,萧氏势必衰落下去,原来的政治平衡也就打破了,士族集团趁机崛起,很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皇权?

看来找个机会,自己还要下一道圣旨,恢复萧逸太师的官职,一郡封地也要还回去:

一则证明自己有宽宏之心,让萧氏感恩戴德,以后乖乖做大魏的看门狗!

二则利用萧氏,继续的对抗士族集团,从而保证曹魏政权稳定!

曹丕想的很美,却忘记一件重要事情,自家老子用了半生心血,也只是勉强压制住这头贪狼,自己的本领远不及父亲,真能够把狼驯化成狗吗?

果然的,分赃大会还没开完呢,又有一名黄门侍郎跑上大殿,手中也举着一个大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