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禅让天下!(上)(第2/2页)

如今就要改朝换代了,为了证明自己并非篡汉,而是名正言顺的得到天下,曹丕让工匠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又刻上了八个隶字:‘大魏受汉传国之玺!’

传国玉玺的故事很精彩,不过却有两个问题:

一则,璧者,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中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

那么圆形的和氏璧,又如何琢磨成四方形的玉玺呢,玉可是没有延展性的!

二则,和氏璧出产于荆楚地区,又称为荆玉、荆虹,属于南方的独山玉石,质地细腻,柔软光泽,就像美人的皮肤一样!

传国玉玺却是正宗蓝田白玉,产自关中-蓝天山脉中,质地致密、坚硬耐磨,非常适合雕琢印章之用!

因此可以断定,传国玉玺与和氏璧没有关系,至于春秋两大奇珍之一-和氏璧在那里,就没有人知道了,或者藏于古墓之中,或者埋于废墟之下,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重见天日!

(春秋时期两大奇珍异宝,一为和氏璧,二为随侯珠,皆是独一无二,价值连城,也引出过无数故事!)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传国玉玺交接开始了……

“朕躬德薄,情愿将皇位禅让魏王,请魏王上前受玺!”

“臣无才德,请陛下择有才德者赐之!”

“呵呵,魏王无德,谁又是有德之人呢,请上前接受玉玺吧!”

“臣不敢有非分之想!”

……

按照安排好的,刘协要三次禅让皇位,曹丕也要推辞三次,而后接受下来,以示自己谦逊之心,免得落个篡位的骂名!

可是刘协说话之间,没有把传国玉玺递出去,而是高高举在空中,目光中满是疯狂之色,两只手也剧烈抖动起来,把周围的人吓的冷汗直流,想到了一些很不好的事情……

记得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夺江山,当时皇帝-孺子婴年幼,传国玉玺藏于长乐宫-王太皇太后之处,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取,太皇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这才有了‘金镶玉玺’的称呼!

如今刘协高举起传国玉玺,莫非也要效仿王太皇太后,把玉玺狠狠的摔碎地上,也不送给篡位的乱臣贼子?

当着十几万文武官员、黎民百姓的面前,真要把传国玉玺摔碎了,今天这场盛大的禅让仪式,可就彻底变成一出丑剧了,而且没有了传国玉玺,曹丕就算勉强做了皇帝,那也是个白板皇帝!

怎么办,如何制止刘协,不要做出疯狂的事情?

派几名金甲武士过去,把传国玉玺夺下来,大庭广众之下,岂不让人看笑话?

而且争夺之间,真把传国玉玺摔碎了怎么办,谁又担的起这个责任啊,周围的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上前,曹丕也是冷汗直流,想说些什么,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了!

传国玉玺,今日真要粉身碎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