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成也漳水、败也漳水!(第2/2页)

首先是控制水流方向,根据丁斐所知,西门豹治邺之时,曾经挖掘过一条运河,从漳水上游开始,一直到邺城西门内,用来运输货物,十分的方便呢,而且使用了数百年之久!

到了东汉初年,随着淤泥堆积、地理变迁,运河逐渐难以行船了,为了运输货物,人们在漳水下游,重新挖掘了一条运河,旧运河就彻底荒废了,只剩下一条干沟渠!

丁斐年轻的时候,曾经游走天下九州,查看山川河流走势,也来到过邺城一带,按照古籍记载的,找到了那条旧运河,风沙掩埋之下,已经不成样子了,可是痕迹依稀可见!

天降大雨,水流湍急,只要掘开附近的堤坝,让洪水冲击淤泥,就能沿着运河旧道,直奔邺城而去了,不必担心水流倒灌,而乌丸、鲜卑、辽东十几万人马,俱成鱼鳖之食矣!

其次是控制洪水流量,只淹异族军营,不伤汉家百姓,这可就太难办了,水火从来无情,岂是人力可以控制的,除非是千里神眼、预测阴晴!

洪水泛滥,一泻千里,很难查看水情的,除非有一双千里眼,从高空俯视地面,根据淹没的情况,判断出何时封堵豁口,如果下手早了,难以淹没敌营,如果下手晚了,邺城也就难保了!

至于掘堤的时间吗,就在将晴未晴之际,大雨不停,河水泛滥,趁势放水灭敌;大雨一停,河面下降,正好封堵住豁口,以免一发不可收拾,时机的拿捏,必须恰到好处!

问题是,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谁有那种本领,可以预测阴晴呢,谁又有千里神眼,可以查看水势变化,一旦估计错误了,封堵不住豁口,后果不堪设想!

“呵呵!--千里神眼、预测阴晴,的确有一些难办的,不过吗,我恰好可以做到,以水代兵,此计可成!”

听了丁斐的讲述,萧逸略加思考之后,发出了阵阵的冷笑,自己也是上过大学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以及许多自然知识,这次也算学以致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