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政府引渡洪归案失败背后(第2/3页)

然而,胶督对于引渡洪述祖归案严行拒绝。其中原因,北洋《德华报》曾有解释,称:“中、德二国间并未订有互行引渡罪犯条约,故德人无引渡罪犯之必要,而中国无要求德人必行引渡之权利。然此犹就未订有引渡条约而言之也,即使订有引渡条约,引渡国亦必分别被引渡罪犯所犯为何项罪案,以定其应行引渡与否,固不能谓一切罪犯均应引渡也。洪述祖之逃往青岛,确无犯罪之实证,故德人不能交出云云。”[46]言敦源也将洪不能归案,归因于“民国尚未经承认,所继续履行之前清条约又无交犯专条”。[47]

洪述祖迟迟不能归案,令国人难以理解,《亚细亚日报》4月中旬曾刊登如下一则短评,颇能反映时人困惑:

吾不解洪述祖具何种神通,乃能逸出北京,善避侦缉,而安然隐匿于青岛。吾不解胶澳总督据何理由而拼命庇护一杀人犯,致中国政府屡索而不与。吾不解政府何以坐令洪述祖逃逸,何以侦缉数日而不得,何以屡向胶督请求而不得引渡。小小交涉,尚犹如此,国际上大问题,更将何如乎?呜呼,果胶督之故意为难乎?抑政府之交涉不尽力乎?吾无以名之,不得已而只归之于洪述祖神通广大耳。[48]

国务院为防“远道传闻失实”,于4月4日发表通电,撮要叙述政府跟踪缉拿及向胶督交涉引渡洪述祖情形,“以杜谣疑”,称:“此案关系重大,幸查缉多方,破获尚速。即案内牵涉之洪述祖,亦已查有着落,经胶督拘留,将来检齐证据,公平裁判,必可按法惩治,以伸国法而尊人道。”[49]

4月25日,江苏都督程德全、民政长应德闳,将宋案证据撮要宣布。随后,程德全又将宋案证据照片派专人送京,请饬外交部及山东都督向胶督交涉,将洪犯索回,以便归案讯办。[50]5月1日,外交部致函德国驻华公使,将程德全等抄录证据一份送交德方,请“转达胶督,迅将洪述祖归案讯办”,函云:

径启者。与前农林总长宋教仁被刺案有关系之洪述祖逃匿青岛,业经迭次面请转达胶督,暂行拘守在案。顷准国务院函开:迭准江苏程都督、应民政长二十五日电称:宋案搜获证据,内有应桂馨与前内务部秘书洪述祖往来电函多件。又二十八日电称,此案要据摄有影片,即日专员赉交外部。兹据二十五日电开各节摘出,另纸钞录,请照会德国驻京大臣,将洪述祖交出归案等因。除俟影片寄到,即行照送外,相应将另纸钞录证据一份,先行照录,送交贵大臣查照,并希转达胶督,迅将洪述祖归案讯办,实深感纫。此颂日祉。五月一日。[51]

5月6日,外交部收到苏督派员送到“确实证据密影十三张”,亦函送德使馆。[52]鲁督周自齐接到照片后并未立即与胶督交涉,而是致电中央,谓“此事须由中央派员前来会同办理,即请迅速遴派来东,以便同往交涉”。时人分析,“周之用意,明知洪犯决不能引渡,恐为舆论攻击,故作此不负责任之举”。[53]

与此同时,洪述祖于4月底在青岛做了一件很值得注意的事,就是以1.5万元的价格,从德人警长威尔慈手中购得楼房一座。[54]这一举动透露了三点重要信息。(1)洪述祖与政府之间似乎已经达成某种交易,政府将不急于引渡洪述祖归案,因此,洪述祖可以购房久居青岛。(2)洪述祖手中并不缺乏金钱。犹记上年11月29日,洪述祖在给应夔丞的信中,尚称“待款孔亟”,[55]仅仅半年之后,洪述祖忽然出手如此阔绰,其中秘密,洪的妻弟史蓉生曾于5月中旬在京“亲口告人,谓洪于宋事,实得政府报酬金二十万元,现已在青岛购置巨宅,极园亭之胜,以为终老计”。[56]这就再次证实,洪述祖居留青岛,的确得到了袁世凯的金钱支持,袁是不会将其迅速引渡的。(3)洪述祖购买的是德人警长威尔慈的楼房,这就使他和青岛德国租界当局之间建立起了关系,不仅有利于保障自身安全,而且可以在引渡一事上与租界当局私下进行交易。这一切看起来都是经过精心盘算的。

5月6日,上海地方检察厅致电司法部,请迅咨外交部,促其与德方交涉,引渡洪述祖归案。[57]5月7日,程德全、应德闳所派之员将宋案证据解送到京,共计分甲、乙、丙三种:“甲种第一次检查者,二十四件;乙种系第二次检察〔查〕者,二十件;丙种系第三次检查者,十一件。共五十五件云。”[58]

洪述祖迟迟不能引渡归案,且传出将要入籍德国,也引起众议院议员不满,由罗家衡提出,张耀曾、吕复、高旭、邵瑞彭、辛际唐等二十余人连署,于5月中旬提出质问案,请国务总理、司法总长、外交总长于三日内答复。[59]5月20日,上海地方检察厅长又呈文司法部,请行文外交部向胶督交涉,务将洪述祖引渡归案。[60]大约同时,黎元洪也致电袁世凯,请早日引渡洪述祖归案。[61]由于迟迟未接到回复,5月22日,上海地方检察厅再次致电司法部,询问引渡洪述祖办理情况,请“速向外部交涉,归案讯办”。[62]同日,司法部复电,告知外交部“已将原函内容并附送影片十三张转达胶督,请查照办理”。[63]

5月31日,青岛德国高等裁判所开庭,研究洪述祖案究竟应否引渡。洪述祖以重金运动德国某律师代为辩护,主要辩文即谓“燬宋”之“燬”绝无杀意,不认谋杀宋教仁。[64]“胶督亦以证据中于实行谋害宋教仁之字样未有,以故此项证据未能认为有效,遂判将洪羁留青岛,一面先将供词抄送外交部核办。”[65]

6月11日,上海地方检察厅第三次致电司法部,要求其“转请外部,从严交涉,据约力争,务令克日将洪犯引渡,以伸国法”。[66]6月14日,司法部复电称:“接胶督函,洪述祖现正审讯,约数日必办毕。”[67]然而,外交部随后接到了驻京德代表照会,称:“中德两国所缔条约并未订有引渡罪犯专条,洪述祖侨居青岛,在德国治权之下,胶督对于该犯有应行保护之责,断不能贸然交出。惟为顾全睦谊起见,允将青岛法庭所讯洪犯供词录送,藉资印证云云。”[68]6月27日,外交部将德国驻华使馆交来洪述祖供词一件,译送总统府。[69]总统府旋批:“查胶督何时引渡洪述祖,此时尚未决定,所有德使馆交来洪述祖供词一件,拟请即由国务院备文,送交江苏程都督,转交上海地方审判厅查照。”[70]青岛德国裁判所还通过德使转告政府,称“洪述祖已经切实审讯,据其自供,确无犯罪情迹,目下尚未便引”。[71]不久,“二次革命”爆发,各方不再特别关注此事,引渡洪述祖遂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