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最后一个汉人皇帝:崇祯朱由检(第6/6页)

事实上,除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之外,袁崇焕之死很有可能与其他几件事情有关。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诛杀毛文龙和与皇太极之间的来往。

诛杀毛文龙一事,至今众说纷纭。应该说,毛文龙率部所驻守的地方,的确具有战略意义。其核心作用,是对后金国的侧后翼形成威胁,使皇太极不敢对关内轻举妄动。因此,有历史学家对于袁崇焕杀死毛文龙颇不以为然。认为袁崇焕有诛除异己、逞一时之快之嫌。这个出身广东东莞的“袁蛮子”,敢想敢干,既有头脑,又有担当。但他痛恨毛文龙的自说自话、不听招呼,于是痛下杀手。结果,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其一,替皇太极解除了后顾之忧,从此可以放心骚扰关内地区;其二,导致毛文龙的几个重要部下为祸未来,并成为清军铁骑后来横扫天下的急先锋;其三,令崇祯皇帝相当疑虑。这最后一点恰是最要命的所在。从此,袁崇焕将自己放在了进退失据的地位上——他若不立大功,诛杀一支大军统帅这一条便势必成为他的大罪。他若立下大功,皇帝将可能以骄横跋扈、尾大不掉忌之,袁崇焕大约同样难逃岳飞岳武穆的后尘。

而袁崇焕与皇太极之间的来往,则是具有高明战略头脑的一种谋略。他试图利用各种时机拖住皇太极,以便争取时间,积蓄力量。他的做法,可能是当时唯一正确的战略选择。可惜,他的对手皇太极不是一个平庸之辈,其政治、军事才能丝毫不在乃父努尔哈赤之下,可能还在其上。他基本没给袁崇焕留出太多时间,便打破甚至是利用了袁崇焕的部署,从而,客观上将袁崇焕置于一种百口莫辩的境地。偏偏崇祯皇帝仿佛在呼应皇太极一般,全无战略头脑与智慧,又装了一肚子的小聪明,加上帝制传统下皇家对性格强悍之能臣的百般猜忌。这些因素聚合在一起,便注定了袁崇焕的命运。

袁崇焕死得极其惨烈。

他是被凌迟处死的。

按照当时的惯例,如果有人买通了刽子手,或者被处死者是冤枉的,是忠臣,能够得到市民和刽子手的同情的话,那么,刽子手会在三两刀之间就杀死他,然后再慢慢剐,免得他受罪。

杀袁崇焕时则不同。当时,可能是因为敌人大兵压境,并近在咫尺地烧杀抢掠,那种恐怖的战争气氛,失去家园和亲人的痛苦回忆,漫天飞舞的蜚短流长,终于汇合成了人们的恐慌、愤怒、焦虑、无助等混合的激情。

此时,是公元1630年,即崇祯三年八月,距离袁崇焕被捕下狱过去了八个月,距离崇祯皇帝诛杀魏忠贤过去了两年多。可能,皇帝的英明谋略在人们的脑海里恍如昨日,记忆犹新。毕竟,他曾经把那么可怕的魏忠贤都干掉了。因此,人们相当真诚地愿意相信皇帝的判断,就是这个袁崇焕,里应外合,出卖自己的国家,勾引异族铁骑来屠杀本来应该由他保护的同胞。

于是,失去理性的人们,愿意用一钱银子,买袁崇焕小手指大小的一块肉,吃掉,以表达自己的愤怒。

按当时的市场价格,一钱银子大约可以购买二十斤大米。据说,袁崇焕的肉就是这样被人们可能是排着队抢购一空的。

那位技艺高超的主刀刽子手事后回忆,为了多卖点钱,所以剐得很慢、很仔细,致使袁崇焕受的罪恐怖之极,他是被活活剐死的。当时共用了半天时间,剐了三千七百多刀,他的皮肉已经刮尽,人还没死。这位刽子手回忆说,他分明听见袁崇焕的心肺之间,发出了一种声音,久久不绝……

这位职业刽子手承认,自己一生中杀人无数,但从来没有听过这种声音。他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后来,就出现了我们已经知道的那位义士一家。他们世世代代守护着袁督师的忠魂与忠骨。让我们在痛苦的思索之后,知道在这个民族的心灵最深处,有纯净高贵的血液在缓缓流淌。从而保持着信心。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即公元1644年4月24日,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城的前夜。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皇宫中亲手砍杀宫中的妃嫔女儿等,他左手掩面,右手挥剑,一边砍杀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边喊出了那句著名的话:“你们为什么要生在我帝王家?”

当晚午夜过后一点,即十九日凌晨,朱由检在景山寿皇亭旁的一棵槐树上上吊自杀。司礼太监王承恩陪伴着吊死在他的对面。大约朱由检确实觉得不太好意思去见列祖列宗,因此留下遗言,希望人们去掉他的皇冠,用头发盖住他的脸。

崇祯十七年,岁在甲申。三月十九日,即公元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从德胜门打进北京。历时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帝国就此灭亡。

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死时三十四岁。死后被称为明思宗,葬于北京明十三陵中的思陵之中。

 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众说纷纭的皇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