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朱元璋发迹:肉在口,跟我走(第5/5页)

后来,当郭子兴被其他造反好汉挤兑得很难受、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根据地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甚至将自己已经发展得实力很大的数万人马拱手交给他,然后一如既往地辅佐这位并不成器的末路英雄。幸亏不久后这位郭子兴一病不起,否则,后面的故事极有可能会演变得特别复杂。

朱元璋曾经做过一件事情,酷似当年李世民收服尉迟恭。

尉迟恭,字敬德,是一位传奇人物,中国民间神话中百邪不侵的两位门神之一。他曾经是李世民的敌人刘武周手下的一员猛将,归降李世民后很受重用。后来,与他一起投降的其他人反叛李世民。有人认为他也不可靠,劝李世民杀掉他。尉迟恭陷入惶恐不安之中。

这时,李世民把他请到自己的卧室,拿出一笔钱说:

“大丈夫相交以意气相许。如果你不想在这儿干了,这笔钱不多,权当是感谢你过去对我的帮助,咱们今后还是朋友;如果愿意留下来,我决不会做辜负你的事情。”

然后,解下佩剑扔到一边,就和尉迟恭在同一间卧室里呼呼大睡。

从此,尉迟恭死心塌地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并在玄武门事变中下死力帮助李世民,亲手杀掉了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成为凌烟阁上二十四位开国元勋之一。

朱元璋在打败一支曾经背弃他的部队后,俘获了数万名将士。这些人极度不安,害怕遭到报复。朱元璋下令在其中挑选了五百名勇猛壮士,担任自己的宿卫。当晚,星汉灿烂。朱元璋蒙头大睡,原有的警卫全部撤换成这五百人。灯火通明之中,这五百人静听着朱元璋鼾声大起,相当感佩。从此,全军死心塌地地冲锋陷阵,极大扩充了朱元璋的实力,并成为朱元璋夺取天下的基本队伍。

这种榜样性的江湖义气,其心理上的示范作用应该不可小觑。

有一个细节,透露出了许多信息,相当值得注意。

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是当年一起分吃那只小花牛肉的小坏蛋之一。

《明史》记载说,汤和“幼有奇志”,村里的孩子们玩骑马打仗的游戏时,他总是扮演指挥官的角色。这个情节和吴晗先生在《朱元璋传》中的描述略有出入。在吴晗先生的笔下,相当细致地描写了朱元璋在游戏中扮演皇帝的过程。我们无法知道这种描写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想想古代社会足可以灭族的十大恶罪名,当时的成年人是否敢于让孩子们玩这样的游戏很值得怀疑。倒是《明史》中骑马打仗的说法似乎更靠谱一些。

《明史》中说,汤和长大后“身长七尺,倜傥多计略”,“沉敏多智数”。表明此人高大魁梧,换算成今天的尺度,其身高大约在一米九十以上,而且十分洒脱,富有谋略,沉着、敏捷、颇有才智。汤和比朱元璋更早投奔了红巾军,有一种说法认为,正是汤和写信给朱元璋,劝诱这个游方和尚也来投奔了红巾军。当时,由于战功,汤和已经官居千户,但他对朱元璋却相当恭敬。史书记载说:朱元璋受到郭子兴的信任,从一个马弁迅速崛起为部帅后,军中诸将以同辈视之,没有人肯做小服低,唯独年龄与资历都胜过他的汤和,很是奉命唯谨地遵从他的约束与指挥。这使得朱元璋“甚悦之”,感觉特别愉快。

这种情形,显然不是中国人社会生活中的常态。我们找不到更多细节说明何以会如此。从常理推断,这种情形的原因,一定应该到朱元璋本人的素质、品性、才干、谋略中去寻找才对。

稍微用心看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上述故事和朱元璋参加红巾军之后的一系列故事中,已经具备了古代江湖义气的全部要素和现代黑手党故事的一些最重要特点。朱元璋显然也具备了成为团伙老大的基本素质。翻一翻历朝历代史料,我们会很容易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攫取权力和利益的故事,大抵都是以这种“有肉大家吃,有事一身当”的动人情节开始的,但是其结局具有同样喜剧效果的却并不多。原因在于这种所谓义气之中,实际上包含着反人性的悲剧基因,这种基因与我国帝制文化传统中天性凶残的基因结合后,其果实通常都很难赏心悦目。

后来发生的一切,可以成为上述判断的依据。这些分吃过小牛犊肉和后来在红巾军中受过朱元璋恩惠的伙计们,大多成为朱元璋武装集团中的重要战将,出生入死地跟着他打天下。据说,这种同乡人共有二十四位,其中一部分是和朱元璋一起“撒尿和泥”长大的。大明帝国建立后,他们全部成为帝国的开国元勋,享有崇高的荣誉、地位、权力与待遇。比朱元璋小四岁的徐达甚至成为这些武将中的首席功臣。最后,这些人除了早死的之外,只有一位中风后不停地淌口水的汤和算是逃脱了洪武皇帝的荼毒,其余无一善终,有的还死得极其悲惨。这些都是后话。

而在打江山的过程中,无论如何,朱元璋的舍生忘死、“有肉大家吃”的义气、才干及其对未来的预期,可能是相当多的好汉死心塌地跟着他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