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2/2页)

包永年走过来,“出了何事?”

文煌仕长叹一声,“要是方才延之你在就好了。”

包永年用袖子拂去石凳上的松针,坐了下来,“为何?”

文煌仕道:“五叔祖刚走。”

“安国五叔来过了?!”包永年惊讶,上下一看,“怎么,被教训了一通?”

“嗯。就刚才。”

服侍文煌仕的伴当给包永年倒来一盏凉汤,包永年端起杯子,边喝边问,“你是被他抓回来的?”

文煌仕头枕着手臂上,烂泥一般的毫无形象,“他来找我,不见人,然后就知道我去都堂了。”

“是都堂门前。”包永年更正道。

文煌仕的嘴角微微抽动,对包永年强调的内容很是不满,拍着桌子自暴自弃地叫了起来,“是啊,没资格进都堂里面,只能在门前!”

包永年眼神冷淡,文煌仕叫嚣了两句,看见他的眼神,声音在喉咙里打了个滚,不说话了,没精打采地趴了下来。

包永年放下杯盏,“今天的报纸你也看到了,据说是京师内外七十四家报社同时刊文,你有什么想法?”

文煌仕脸侧着,稍微抬起了一点,露出纯真的笑容:“都堂慌了?”

“罢了。”包永年将脸一板,起身冷道:“文煌仕,好自为之。”

文煌仕一下蹦了起来,拖住包永年,“延之,延之表叔,息怒,息怒!”

包永年只是佯怒,顺势坐下,“说吧,你是怎么想的。”

文煌仕闷闷地坐着,紧紧抿着嘴。

包永年不催他,安静地喝着凉汤等着。

院外梧桐树上的知了不知叫了多久,突然才听见文煌仕的声音。

“我乃文氏子,自幼被父祖教诲,当习圣学、守道德、忠心事君,日后不可辱及曾祖清名,更要用心为官,以光大介休文氏一门。可如今纵然曾祖父旧德尚能荫庇家族,可诸祖、父无一得列高位,一旦曾祖父登仙,文家倾覆就在眼前。”

外人面前文煌仕不敢乱说,不过包永年是包拯包孝肃的长孙,其叔包绶娶了文煌仕的姑祖母,方才过来教训他的五叔祖还是包拯的外甥,包文两家素相亲近,累世姻亲。他跟包永年交情又好,就没什么好隐瞒的。

“所以你就跟那帮人混在一处了?”包永年冷声道。

“那该怎么办?!”文煌仕拍案怒吼,“如今洛阳城中,富家出尽风头。王氏也不遑多让。就连程家,区区一寒薄门第,竟然也出了一个三十岁的通判。可我文家呢?!曾祖父九十寿诞,巴巴地派我八叔祖送了请帖去,却连区区一名贱役商贾都能推说无暇造访,不是韩冈主使,他冯从义能有那么大的胆子?”

说到恨处,他狠狠地一脚踹倒了石凳,刚刚从房里跑出来的伴当,被他的眼神吓得又跑了回去。

文家从来就不是死硬派,五代时尚是敬姓,之后为避翼祖讳才改为文姓。连姓氏都能改,还有什么立场会坚持到底?

文彦博早就想和解了,九十岁的人了,能不为子孙考虑吗?

但章惇和韩冈根本就不理会文家,反而对富家很是看重。富弼的几个儿子最差也是宫观副使了,孙子辈出了个富直方,现如今在两浙明州做知州。洛阳的几条支线铁路,富家总能占到最大份额。韩冈的嫡子甚至与富弼孙女还有婚约在,朝堂中有韩冈作保,富家在洛阳风头一时无两。

任谁都知道,章韩如此做法,是明摆着将文家吊起来打,给世人做个榜样。

文彦博离开朝堂有二十年了,门人散尽,走狗也不剩几只,如今只剩下一个太师的名号。文家内部也明白,章惇、韩冈并不想直接对文彦博下手,毕竟已经无法造成任何危害了——那个人畜无害的笑话,到现在还在传——甚至于该有的礼遇一点也不曾短少过,可文彦博故去之后呢?莫说议政了,连一个亲民官都没有,文家的门第如何维持?文彦博八子三十九孙,曾孙也有二十多了,看着热热闹闹,可转眼就会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我文氏已经被逼到了绝境!”文煌仕呼哧呼哧地喘着气,“要么等曾祖父登仙后,都堂将文氏赶尽杀绝,要么就是死中求活。”他脸凑到包永年近前,眼瞳中满是狰狞的血丝,“延之你说,我该怎么做?”

“不。”包永年冷静地说道,“明明还有活路,却还要往死路去。你们根本不需要死中求活,只是你们不愿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