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尘嚣(二)(第2/2页)

充裕的物资,士气高昂的守军,准备充分的守备,一人撬动了整个战局,如果直接缩回保州,哪里有现在这样的好事?

一曲嘹亮的秦腔此刻在营地中响起,先是几个人起头,然后十几人,最后几十上百人的合唱。

“又来了。”正在跟韩钟说话的军汉无奈地停下来。

韩钟微微笑着,这是他熟悉的味道。

仿佛在竞争,另一片营区前,一曲河北腔调的曲子唱起,也是上百人的大合唱,半点也不让前面的秦腔。

韩钟的营区内,一共进驻了二十多个都,来自天下各处。有河北,有京师,还有来自陕西的。

现在唱起歌来,你唱一首秦腔,我唱一首河北梆子,另外又有一个京师小曲,歌声荒腔走板,只是在比拼谁的声音更大,连歌词都听不清楚了。但营区内因为辽人将至,临战前的紧绷气氛就此松弛了下来。

作为一军之将,韩钟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不禁喃喃,“还是父亲的招数管用。”

后面的亲随立刻接上了一句,“相公的招数当然是好的。”

“要不然怎么说姜是老的辣呢。”

韩钟回头笑了笑。这些军汉别人都不服,就只服他的父亲,为了他的父亲,自蹈死地都甘心,乃是一群死士。

抬头看了看天色,韩钟问道,“岑三哥差不多该回来了。”

领头的亲随也抬头看了看遮掩在云翳中的太阳,“是该回来了。前日出去时,定的就是今天午时回来……嘿,还真是巧,说到就到了。”

韩钟往营地外望过去,隐约似有一骑在正门前缓缓停下,只是隔了太远看不清楚。

韩钟从腰囊中掏出一支小巧玲珑的单筒千里镜,远远地望过去,目镜中的一人两马就清晰了许多,还是看不清面容,但看装束正是他所期待的岑三。而他身边的亲随,不用千里镜就辨认出来了。

韩钟回头赞道,“六哥好眼力。”

领头亲随得意地笑道,“俺陈六也没别的本事,就是一对招子亮一点。”

真正有水平的游骑哨探,能凭着口袋里的半袋炒面,腰间的一壶清水,就能在野外游荡数日之久,远出百里开外,侦明敌军虚实,然后飞马回报。

这样的精锐,一个个都是将校手中的宝贝,寻常指挥一将几千人的正将手中,也不过三五人能做到,其他就只是普通的斥候。

而在韩钟的手底下,这样的游骑多达近十人。主要就是韩冈给他送来的亲卫。岑三便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位。

岑三通过了检查,重新上马,本来是直奔小楼去,远远地看见了韩钟,就拨马转了过来。

军法禁营中奔驰,他在营中也不敢太快,而是提着马缰半跑半走,韩钟等不及,主动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