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二)(第2/2页)

说胡话呢。

两个人都是。

宗泽飞快地瞥了一眼,记住了那两个人的相貌。

过几日宗泽就要去审官东院了,什么人可用,什么人不可用,什么人只能放在闲职上,什么人可以付以重任,这些事,现在就要弄清楚。

这两个人,宗泽可记下了,日后犯在手上,一些关键性的位置,可不能交给他们。但宣传鼓动的职司,却可交给后者。

没有几个人,能比宗泽这位更清楚韩冈的计划了。除了不知道大议会议员的配置方案,其他他都知道。韩冈今天没说出来的,他也还知道不少。

仅仅是大议会来钳制宰相还不够,韩冈甚至打算将刑名之权独、立出来,设大法官、大法院,与大议会并立,共同防备宰相。

看起来十分严密,相互制约,不管具体运行时会怎么被钻空子,但从表面上,这是一个面面俱到的好方案。

但在宗泽看来,其实在太后病离,天子被禁之后,地方上难免人心浮动。最重要的应该是保证京中中枢军力,能够随时镇压四方。

也就是说,如果当真要防备地方反叛,应当继续加强中央,以免地方出现实力足够叛乱的势力。

但韩冈的大议会看起来是统合地方,实则是显而易见的约束中央。当中枢的议政们为了空出来的宰相、执政之位争做一团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为了讨好各方势力,而放开对地方的约束。如此一来,为了争取一个议会成员支持,朝廷怕是要许下不少的好处。

本朝鉴于唐时故事,连财税都不放在地方,大半要运回京师,日后朝廷放权,怕是每年财税,都要分地方一杯羹。

这可将是一个相互扯后腿的朝廷。

宗泽曾经问过韩冈,为什么要设立大议会,这岂不是要激化党争。

韩冈却说,如果斗争仅止于朝堂文臣之中,党争迟早会变得更加激烈,更加没有下限。但人数多达八百的大议会,一来人数过众,人数一多,则利益纷杂,最后难以成事。二来,同样是因为人数过多,想要用武力消灭对手,那可就难了,不比议政会议,想要一言堂,诛除三五人就够了。

所谓议会,本就是各方势力之间相互倾轧的场所。

韩冈的话,本不符合君子之论,宗泽最后却还是点了头,比起最后付之于战争,还是在议会中打上一架对天下更好一点。

……

韩冈自信满满的模样,让王安石把准备说出来的话又给咽了下去。

出殿而来的群臣,又在殿前分流,重臣向左,群臣向右。

也许一个月后,王安石也要与诸多元老和议政们一起,为区区几个议员名额的归属争论不休,但今日,他不用去内东门小殿,与明日起就要退居深宫,安养病体的太后进行最后一次议事,看着韩冈,王安石最后一声叹,“玉昆,一切小心。”

韩冈微笑着点头应承,待王安石稍稍走远,他收敛了笑容,低声道,“放心,我自会小心。”

王安石的担心,前几日密会,听闻韩冈欲五年而退时,早已明言。

韩冈也不会不清楚,在这个朝廷中,只有权力才能保护自己。

皇帝无权,就连性命都操之于臣子之手。自己若是丢掉了权力,还能剩下什么?

英国光荣革命,议员皆是贵族,哪个手中没有军队?

美国开国之初,最早的十三个州,随便哪个州手底下的军队实力都比国家手中的军队强得多,各州的参、众议员直接把总统当成壁花,纵使开国元勋华盛顿、杰斐逊,对此也毫无办法。

韩冈之所以敢于承诺在五年后退下来,就是因为他手中控制了军队。以李信、赵隆、王舜臣等将领为首的西军军官团,皆以韩冈马首是瞻。对河东、京营,韩冈的影响力也是他人所不能比。

即使不再担任宰相,韩冈只要推举一个傀儡上去,照样能够保持自己对朝堂的控制力。而以他对军队的影响力,也足以压制其他宰辅,不能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