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二)(第2/2页)

“算了,别说这些了。”韩冈很疲惫地说道,“我知你不会全然相信,日后看吧。”

见燕达还要分辩,他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好了,闲话莫说,你也别耽搁了。枢密院那边会送令符来,你速去接手,莫要误了事!”

燕达信与不信,都不重要。

韩冈的话语,还有旧日的名声也只是稍微加点可信度,真要说起来,燕达还是犹疑居多,但现在除了暂时听命,以观后事,燕达没有别的选择。

燕达端端正正地一行礼,回答铿锵有力,“诺!”

“还有。”韩冈又道,“毕竟都是宗室,在定罪之前,也要保证他们的安全。这一次不会宽纵,也不可能如一般的叛逆,都处置了。把他们先行看管,不得骚扰……到底怎么做,还得等问过太后再说。”

“相公放心,末将明白!”

……

“亏得三哥你能使动燕太尉。”

灯火下,冯从义轻声笑到。

韩冈摇头,心情似有几分低沉,“君子可欺之以方,说起来,实有几分愧。”

“但调燕达去,比其他人更合适。是一石二鸟……三鸟……四鸟也可算了。”冯从义一笑既收,冷声道。“濮王一系,必须根除!”

大宋的帝位传承到了第六代,已经是第七个皇帝坐上了大庆殿。宗室之中,无论是哪一房,皆已为外系。

只有濮王府这一房,才是真真切切的近亲支系。

韩冈点头,“如此方能让世人明白朝堂之意。”

政事堂召集议政重臣,共商国是,虽无议会之名,却已有议会之实。

试问外界对此会怎么看?

没人想做乱臣贼子。

杀鸡给猴看是一条,想要证明无废立之心,没有比干掉传说中会被立为新君的对象更能得人相信了。

以濮王府与英宗、熙宗和当今天子的关系,如果要另立新君,不是从三大王赵頵的儿子中挑一个,就是在濮王一系中寻找。

三大王的儿子们都还小,最大的也只比天子大一岁,尚未到加冠之年。硬说他们谋反,未免难以取信于世人。远不如天子的一众叔祖能让人觉得可信。

至于到底要不要废掉天子?那要看形势来定。

至少在现在,韩冈还没有这个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