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远治乱根(中)(第2/2页)

耶律乙辛没有办法对户口进行精确的计算,但通过保赤局反馈的数字,每年国中的新生儿数量,都是以百分之十以上的数字在飞速增长。

耶律乙辛的儿子有八人,孙子都超过五十了,重孙也有三个,如果他的帝位能维持下去,他的后裔将会成千上万。

如何胜人一筹?要靠人多势众啊!

张孝杰低头,不再反驳。他清楚,心有定见的耶律乙辛不是这么一次就能说服的。但只要在他的心里扎下一根刺,然后时不时地摇一摇晃一晃,迟早会溃烂,最后烂个干净。

见张孝杰被他说服,耶律乙辛颇为自得。用皇帝权势压人,哪里有用才智压服臣子来的让人欣喜?

但他旋又叹起:“大辽对南人所不及的,其实还是人口。若是有胜兵百万,又何愁不能饮马长江?”

火器出现之后,个人勇武上的差距被大大缩小,而优势人口的作用,则越发地明显起来,要不是南朝内部不靖,耶律乙辛早就寝食难安了。

张孝杰沉声道:“可辽宋之战,或许就在十年之内。”

“或许……但南朝之患不在我而在彼,等他国中君臣内讧,都不一定能出兵。即便议定出兵,等大军出征,不是黄袍加身,就是回军剿灭权臣。有的好戏可看!”

耶律乙辛哈哈笑起,同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叫一个惊心动魄,发生在别人身上,那可就是喜闻乐见了。

张孝杰没有跟着笑。

南朝不靖,难道北朝内部就安靖了吗?

如果纯以治政的才能来评价,他的这位皇帝绝对是大辽开国以来排行第一的明君。即便是以武功来评定,攻取了高丽和日本的成就,也是太祖之后其他皇帝所不能比。

更别说耶律乙辛这些年给国人们带来的多少好处,即使是最底层百姓家的儿女,也能享受到种痘和读书上的好处。而贵人们,房中多了皮肤白皙、脸型圆润的高丽女,手下则多了听话、忠心的倭奴,还有来自宋国的绫罗绸缎、玻璃器皿。

要不是谋国篡位四个金色大字,明晃晃地在耶律乙辛的头顶上亮着,大辽的万里封疆之中,又有谁人敢于有不顺之心?

不是说耶律乙辛他坐不稳皇位,而是说他应该坐得更稳,理应是作为一代圣君受到万人敬仰,但如今在国中,提起当今的皇帝,却在比较过过去的几位先帝之后,不论怎么称赞如今的皇帝,最后都少不了摇摇头,叹息一声。

有些事,做过之后就是要背负一生的罪名。

笑声在耳,但张孝杰依然觉得,想要高枕无忧,想要幸灾乐祸,现在还远远不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