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二)(第2/2页)

说了两句,耶律乙辛就放弃了那些死板的宋人。宋国使团的命运,只在耶律乙辛散步时成为话题。区区使团,不值得他多浪费心力。

耶律乙辛道:“还是说说你的想法吧,该怎么让南朝早点攻过来?”

没有被火烧过,就不会畏惧火焰;没有赵光义因箭创烂掉坐臀,就没有五十万银绢的岁币。

做了大辽的皇帝之后,耶律乙辛已不再需要战争。但如果战争不可避免,他还是希望能来得更早一点。

然后一场战争打出几十年的和平来,有生之年,让宋人不敢北顾。

……

“又少了两个千人队。”

早上起来的时候,向英就听到了种建中的轻声细语。

在王存的耳边,种建中向他简单说明了这几天辽军军力的变化。

到底是为了平叛,还是正常的移防。这让人无法判断。不过这么下去,跟随在耶律乙辛左右的辽军也不会剩下多少了。

“但辽主身边的宫卫和皮室军,不可能少于三万人。其他军额的士兵,也有不少是精锐。”

几天的巡视,让种建中对辽军大营的变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向着王存解释道。

“只是说说而已。”王存打了个哈哈,笑道:“不过若是当真有这样的结果,到时候,可就是想怎么走就怎么走了。”

“是啊。”种建中微笑地附和着,“若辽军都散尽了,我们也就可以回去了。”

“不过那时候,就要抱怨捺钵没有设在边境上了。从永州走到边境上,可是要很长的一段路程。”

“还是等着辽人的护送吧。”王存摇头,开玩笑说两三句就够了,怎么将使团带回去,才是重点。

“可朝廷绝不会同意耶律乙辛的反逆!”

一旦朝廷答应下来,那是动摇国本的危险之举。连如此恶劣的篡位都能容忍,日后还怎么让臣子效忠天子?君臣父子,三纲五常。这便是大宋维持稳定的基石。

“朝廷肯定有办法,内翰不用担心。”

包括身家性命在内的一切,都是要看朝廷接下来的行动了。

这个时候,朝廷应该得到耶律乙辛篡位的消息了。

不知两府诸公对此是怎么看待的?种建中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