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第2/2页)

……

韩冈回到家中后不久,王厚就找上门来了。

“玉昆,怎么样?”王厚略带紧张地问着。

“家岳真是越来越像洛阳的文相公了。”

韩冈摇着头,不掩心中的失望,王安石为了将吕惠卿调回来,还真是费了些功夫和心力。

或许这是王安石在不情愿的情况下配合吕惠卿,但既然王安石这么做了,也证明了他将党争放到了比国政更重要的位置上了。

王厚一愣,他本来还以为韩冈会多说几句吕惠卿,或是与章惇商议的事情,没想到韩冈会直接指责自己的岳父。

“家岳大概以为我会谏言太后,将吕惠卿调回京来,免得他擅起边衅?”

“玉昆你打算怎么做?”王厚问道,“找个御史弹劾吕惠卿?”

除了请动乌台中人,王厚已经没有别的主意了。

否定吕惠卿的提议,又让他不能调回京城,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专职之人,也就是御史。动用御史咬上一口,整治在外的吕惠卿,这样不是什么难事。但韩冈没有去做。

“找谁去?”韩冈摇头,御史台早就不是原来的那一座了,里面的一个比一个滑溜:“我是绝对不会先用御史,气学的根底比新党差多了。”

王安石和韩冈这对翁婿,一直以来没有撕破脸皮,都是靠了双方的克制,没有动用御史台这个凶器。一旦韩冈指使御史台弹劾吕惠卿,那么就是党争大戏的开始。气学门下的官员,远远比不上新党成员的势力和地位,一场大战下来,韩冈或许能保住二三核心成员,但气学在朝堂上的一点班底,怕是要给连根铲除了。

没有意义的事,韩冈不会去做。两败俱伤,而且己方伤亡更重的战斗,韩冈更不会有兴致。

但河北诸将,又有哪个不喜战功?事到临头,总有愿意拼一拼,找一个封妻荫子的机会。

王厚也同意韩冈的看法:“若是辽国国中有几人愿意反正,打算为官军带路,的确没有多少将校能忍得住。到时候,被领进了陷阱中,可就不妙了……这样的例子,史书上从来没少过。”

“其实已经有了。”韩冈笑了起来,笑容如外面的天气一般冰冷,“真的很及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