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九)(第2/2页)

大辽皇帝还不及十岁,如果说大宋幼主赵煦是胎里带来的瘦弱,辽国的幼主就是病弱了。穿了一身天子大祀时的祭服,瘦小的身子很勉强地才撑起沉重的衣冠。

在禅让台上,小皇帝双手抱着用黄绸包好的国玺,已经等了有一个时辰之久,冻得小脸都青了。

看见耶律乙辛终于走上台来,他立刻双手颤抖着将怀里的国玺高举过顶。

还没到移交国玺这个环节,台下的唱礼官刚出声便变了调,小皇帝身后随侍的宫人,也紧张地上前去提醒。但他的动作,被耶律乙辛的目光制止了。

耶律乙辛举步上前,劈手将国玺夺过去,迫不及待。

他已经等待得太久、太久……

还不到十岁的小皇帝,被耶律乙辛吓得连退了两步,咕咚一声仰天摔倒。

在台上的宫人忙上前将他搀扶起来,开始动手脱去金文金冠、白绫袍、络缝乌靴的天子服。

耶律乙辛则根本就不去理会,转过身去,面向千军万马、文武群臣,将黄绸包裹的御玺高高举了起来。

之前几位汉臣说了什么规矩都忘了,耶律乙辛全都给忘了。

汉人大臣为今日的禅让所写得那些诏书、文章,四字一句、六字一句,看起来整齐得很,可念起来软绵绵的,有什么意义?

要做的早就做了,要说的也用火炮说了,最后一步,也不要什么繁文缛节了,少念了几句废话,难道他就做不了皇帝了?!

耶律乙辛才不信一堆废话,比得上武功、财帛更能慑服人心。

拿到国玺,穿上冠冕,赏赐百官三军,然后大赦天下,最后……便是等待宋军的到来。

这就是要做的事的顺序。

举着国玺,眼前忽地明亮了起来,久违的阳光让耶律乙辛眯起了眼睛。

不知何时,雪停了,风也止了,一线阳光从云层的裂隙中透射下来,照在了封禅台上,照在了耶律乙辛的身上。

无数人目瞪口呆,难道耶律乙辛当真天命所归。

不知谁是第一个喊起了万岁,但片刻之后,千军万马都在发出了响彻天际的吼叫。

大陆北方千万里的土地,在这一天,换了一个新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