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四)(第2/2页)

答案对了,可韩冈还是仔细地看过他计算步骤之后,方才点了点头。

在韩冈做学生的时候,觉得一步步地写下计算步骤很麻烦,有些题目直接就能心算出答案,但当他开始教授弟子,答案虽重要,可确认计算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好了。快回去。”

老大就要满十周岁了,不能再住在后院中,得当成成人来对待了。王旖和严素心正张罗着给他在外院准备单独的小院,还有住处的布置和准备,更重要的还有跟随他的伴当,免得学坏了。

这样的改变,也可以迟至十四五。但早早独立成人,对韩钟是有帮助的。

千年之后,如韩钟这个年纪,也有许多出外读书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太多可以操心的。

“等满了十四,就去横渠书院。”

金娘仰头问着:“哥哥不去国子监?”

韩冈笑着摸摸女儿的小脑袋:“国子监哪能跟横渠书院比,那里面能学到什么?”

“能进国子监就能中进士。哥哥不考进士吗?”金娘像个小大人一样认真地说着。

“等你哥哥要去考进士的时候,考题早就变了。”王旖笑道,“官人,是不是?”

“那当然。去横渠书院可以早点习惯一点。”

老大要去参加进士科,还是有十来年的时间。等到他和家里的老二去考进士,进士科的考题的确早就变了。而且是面目全非的改变,绝不是现在人们以为的申论。

百分制隐藏在申论之后,对考试科目的改变其实更大。

科举有数百年的历史,不论从诗赋转为经义的进士科,还是秀才、明经、明法、明字、明策、道举这样逐渐消失或不为人所重的科目,都是一样的评卷方式,而百分制可以改变所有科目,可以更为精细地安排考题,也适合安插进更多的试题。

也许到了这个时候,王安石和章惇应该想通了,但还能来得及阻止吗?

纵然是老瓶也得装进新酒去,老歌也要唱出新调子。

对科举考试的改变,正是从这里开始。

注1:真实的历史上,元丰五年的状元黄裳也是一开始被排在第五甲,因为神宗赵顼记得他过去的文章,故而“至唱名,令寻裳卷,须臾寻获进呈,神宗曰:此乃状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