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三)(第2/2页)

亲兵送来飞船上的斥候新观察到的情报,看过之后,王舜臣再一次将纸条紧紧捏在手中。

黑汗军已经在其后方开始修筑营地。拖延下去的结果,就是让他们顺利地将前进营地筑起。

一旦在末蛮城近处有了黑汗军的营地,官军就难以绕过去攻击后方的大营,而黑汗军要攻城时就能从最近处出击,免去了数里的跋涉。

那一座新营地远在一里半外,正是最佳的位置。这就是逼着王舜臣前去阻止,让出战的大军,远离背后的城寨守护。

“为将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王舜臣轻声念道,将纸条交给亲兵收好,随手从鞍袋中抓了一把黄豆塞给他的老马。

胡人当是不通《孙子兵法》,但没有蠢到仗着兵力上的优势大举压上,而是选择了以势压人,足见也是一员良将。

不过天寒地冻,要想修好一个营地,至少两个时辰,自家还不用那么着急。

从汉军两翼的骑兵中,出来了两队一手大斧一手神臂弓的士兵。都是下马后在雪地上小心地走着,以防脚下的坑洞。如果没有在两天前又下上一场雪,他们动作就还能快上一点。但足以让他们赶上那些还没有来得及逃回去、正在地上挣扎的黑汗人。

先是神臂弓抵近射击,然后追上去一斧头砍下头颅。不仅是正面的汉军大营,东西两侧的营垒,都开了小门,一群敢战的士兵出来收割首级。

一枚枚人头悬在枪尖,树在两军军阵正中间。不仅是示威,同时也通知了黑汗人,军阵的正前方并没有设下陷阱。

黑汗人的精锐,如王舜臣所愿,果然出动了。不过不是最精锐的古拉姆近卫,而是伊克塔重骑兵。

一个千人队,装备着各式各样的铁甲,但无不是精悍善战的伊克塔骑兵,缓缓地离开了之前的位置。在千夫长和百夫长的号令中,一名名战士拉下了头盔面罩,开始了冲锋。

铁蹄踢散了前方的积雪。转眼就拉成数道横排的伊克塔骑兵,长长的铁枪遥遥指向前方。雪片在他们身前身后飞散,就像泛着白花的海浪,向着汉军军阵扑来。

大地颤动起来,就是之前那群人数远远胜出的轻骑兵的冲刺,也没有这样惊天撼地的声势。

王舜臣眺望着一道道“海浪”的后方,胯下的河西老马则嚼着黄豆,一人一马,都对猛攻而来的敌军视若无睹。

如果是那群古拉姆近卫,若非有了破甲弩和专用的破甲箭,否则真的是有些麻烦。不过现在的这队战马无甲的重骑兵,神臂弓就足以应对了。

注1:桃花石为音译,是中世纪突厥和阿拉伯人对中国的称谓。有说法是从北魏拓跋氏而得名,另一个说法是唐时征服西域的汉人自称是唐家子。另外,在十一世纪问世的《突厥人大辞典》中,契丹和宋,又被称为秦和马秦。

注2:,黑汗国也就是喀喇汗国的大汗,都是自称是东方与秦之主。至于宋史中,声称黑汗国曾经在元丰四年遣使中国,以“于阗国喽啰有福力量和文法黑汗王”的名义,称神宗是“东方日出处大世界田地主汉家阿舅大官家”,以笔者猜测,当是大食商人伪造的国书。称中国皇帝为阿舅大官家,是因为于阗国王尉迟胜曾经娶了李唐宗女,所以他的后代可以自比外甥,用阿舅来称呼中国皇帝。喀喇汗的可汗是于阗国的征服者,又怎么可能自贬身份,借取于阗国王名义来崇礼宋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