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三)(第2/2页)

对此吕惠卿也没有打算抱怨什么。只是对蔡确又看低了两分。

既然已经决定让自己不得回京,那就应该让太上皇后下诏,催促自己早日就任,甚至干脆绕过京师,不要顾忌人言。这点觉悟都没有,还想什么把持朝政?

虽然说成功地让自己没能留京任官,但蔡确却允许自己能够进入京城,甚至是上殿觐见,这究竟是瞧不起自己呢?还是太过自大了一点!?

不管蔡确是怎么想的,吕惠卿都没有打算放弃这一次的机会。

……

月色下,曾布望着同一片的天空。

但他心中所想,完全与表面上的动作无关。

他只是在惋惜,蔡确实在是太过高估自己,而忘记了吕惠卿的才干。

这一回吕惠卿得到了机会,他要是不在殿上闹一下,如何对得起他这些年来受到的委屈,还有被踢到河北的怨恨?若是吕惠卿偃旗息鼓,曾布也决不会相信他是浪子回头——狗改不了吃屎。

而且吕惠卿会怎么做,曾布多多少少能猜到一点。没有定策之功,战功卓著也无济于事。太上皇后那边不可能给与他太多的信任,相反的,反而会怀疑他的本心。

易地而处,曾布会怎么做的事,他觉得吕惠卿也肯定会怎么做。

曾布再自大,也不会认自己有超过吕惠卿的才智。但也不觉得自己会输给他。想法和行事风格类似,最后的结果也会类似。

最后要吃些苦头的只会是蔡确,而不会摊到自己的头上,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要提醒蔡确?

一个当权的宰相,就算一时吃了点小亏,但他损失得起,但吕惠卿却一点也输不起,一旦失败了,立刻就万劫不复。不仅惹来太上皇后的愤怒,他本人的结果也会变成一辈子在边地的感觉。

这还真是很是符合曾布心中所期盼的结果。

他不打算提醒蔡确,也不担心吕惠卿能不能达成他的目标。

最好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蔡确大吃苦头,甚至离职,而吕惠卿继续被打发去河北,这样的结局,就是曾布最想看到的结果。

等着明天上殿看热闹吧,曾布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