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一)(第2/2页)

之前韩绛一通发作,宰辅们都没有帮太上皇后的意思,这让韩绛在气势上轻易制住了向皇后。可等到韩冈一到,帮着说了几句话,这形势便倒转过来了。

没有皆为宰辅的同僚站在天子那边,一名宰相是能够占些上风。可一旦两府中有两种或多重意见。这时候,皇帝的立场就重要了。对于执掌九州的天子来说,做裁个断者远比直接下场要简单许多。

韩绛偃旗息鼓,韩冈不为已甚,没去追击。蔡确、章惇又出面多说了几句好话。赞韩绛是肱股之臣,其所虑乃是正理。只是太上皇后要镇压辽人的气焰,不得不如此。

两边有了台阶下,小小的风波也算是告一段落。

不过有此故事,日后再有使节上门,说不定放炮就成了常例。

韩冈倒是觉得这样日后会很有趣。不过今天吕惠卿和萧禧是同时抵京。

闹了这么一下,韩冈的视线扫过殿中的每一名宰辅,心道,应该说说吕惠卿的事吧。

吕惠卿已经进京了。太上皇后没有在第一时间将他给召进宫来,反而是招了辽国使者,这在外界,肯定会有人有所遐想。

吕惠卿也曾经提到火器,甚至设立火器局的建议跟韩冈一模一样,只是韩冈在京中,而吕惠卿并不在。不过吕惠卿的火器,是给箭矢撞上火药包,用来增加射程,而韩冈的火器,是利用火药的爆炸力直接将炮弹投掷出去。

这完全是两个方向。

但了解这件事的人,也不能否定吕惠卿的眼光。火炮的成功,其实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火药的作用,吕惠卿的提案,随之浮上台面。

军器监中有人将制作火箭的提议写成了奏章,然后递了上去。这是火器局正式建立之前的事了。甚至几张图纸,韩冈都拿到了。

他曾经对来自吕惠卿的图纸十分惊讶,这不就是一窝蜂箭吗?

成本、人工和可靠性,完全不能与火炮相比。

不过韩冈没有反对的意思,如果堵着不答应,反而会让吕惠卿日后总会拉出来说嘴,还不如先把麻烦给解决了。

韩冈对火炮有着绝对的信心,既然能在另一个世界淘汰床弩和投石车,那么这个世界,也不会有什么反复。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反正真家伙到了战场上一试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