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五)(第2/2页)

“蔡京虽然是无故攻击,不过其中有些话的确有道理,愚民的确是拖累。所以这第一条,便是毁禁淫祀……”

“宣徽!”黄裳完全明白韩冈的用意,但并不合适,“慈济医灵显圣守道妙应真君是得到朝廷册封的!”

“陪祀的没有。”

黄裳立刻点头,“黄裳明白了。”

“第二件事,是普及教育,让天下有心人都能上课苦读。我这一回准备以开封为试点,让开封府的士子们都能够得到合适的帆布包。”

韩冈是要将坏事变成好事,黄裳点头,将这一条也记了下来。

“不过这一条其实不容易,难得很。”韩冈很清楚这一条抛出来后会有多大的阻力,“所以还要有第三条。”

“是什么?”黄裳问。

“在各地州县设立官立藏书馆,存放精版校阅过的经史子集,供当地士子免费借阅。”

黄裳闻言双眼一亮,但随即就又黯淡下来,“此事善莫大焉。只是……”他欲言又止。

韩冈笑道:“昔年求学,也只能买得起五经传注,其余的书籍,都是要去向同学借后抄写得来。那时候,最希望的就是有一间装满书的屋子。人同此心,想必贫寒士子都有同样的期盼。所以开办书馆这件事我一直都放在心里。之前不方便公开提,但现在没问题了。”

大宋的皇帝,就连被取中的进士都不让他们去拜座师,又怎么会放任哪个有望宰辅的官员去收买士心?不过现在韩冈没了那份忌讳,正好趁势提出来。这可是只有现在才能做到的事,过段时间,等这场风波稍稍停息,韩冈再提议开办图书馆,可就没那么合适了,总会有人说闲话。

“黄裳明白了,不知宣徽还有什么条款?”

“倒是没有了,将这三条写成札子就够了。”韩冈沉吟了一下,对黄裳道,“勉仲你是状元之才,在外磨砺了几年,文章越发的精粹老辣,这是年轻人比不上的。有你来起草,我也放心了。”

“不敢,宣徽谬赞了。”黄裳苦笑着摇头,“黄裳久考不第,哪里算得上是状元之才?”

“并非是溢美之词,勉仲你当得起。”

韩冈很确定黄裳的才学是状元等级的。后世的记忆是一条,而他本人也不是没有判断文才高下的眼光,黄裳的水平的确是很高,只是运气不佳。

“不过这一回,我也算是受了些委屈,朝廷或会有些补偿。”

毕竟是为了释世人之疑,立誓蔡京在外为官一日便不入两府。看起来就是放弃了成为宰相的机会,就是赵顼主政,也要给一些补偿。

黄裳心中一动:“枢密的意思是?”

韩冈笑道:“勉仲你的文章很好,也是名声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