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七)(第2/2页)

只要能稳定宫禁,区区官职,宰辅们没有一个会吝啬,蔡确很痛快地点头,“王中正可以升留后。河西节度或陇右节度。”

“就河西吧。”韩绛拍板,“河西节度留后。”

王中正的事定下来后,很快就被放在了一边,宫中的班直侍卫,以及入内内侍省的几个重要的职位,则必须尽快加以调整。

宫中光靠王中正一人是不够的,但有名望有能力的大貂珰,向皇后手中很少。她身边的那些人,就是有能力,也缺了在外面积累的资历。短时间内,安排不到高位上。

“皇后身边得用的就一个冯世宁,其他都不行。”

“冯世宁的资历也浅。”章惇提议:“可以调回李宪和李祥。具体差事,请太上皇后安排。”

李宪的名字,诸宰辅都知道。可李祥的名字,听过的人不多。

“甘凉路走马承受?在熙河路做过的?”薛向想了起来,又看了看韩冈。

韩冈摇摇头。他跟李祥没有接触。那是在他离开熙河之后,才前去就任的。但李祥跟韩冈的老父韩千六关系甚佳,每到节庆都会派人登门问候。

“熙宁八年才调去的。”章惇帮韩冈解释了一句。

“先调回来再说。”韩绛说到。

“程昉呢?”曾布问道。

“不行。”韩绛和章惇同时否定。

程昉与李宪、李祥不同,他是修水利出身,得罪的士大夫太多。而李宪、李祥,包括王中正,都是从边功晋身,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自己的提议,同时被两名宰相否定,曾布脸色有些不好看,瞅瞅韩冈,转开话题问道:“玉昆,你的火器局怎么样了?真的有用。”

“当然没问题。不论是水还是火药,气化后,都会膨胀千倍以上,这就是鞭炮能爆开外面的纸壳,锅烧开之后,能顶开盖子的原因。”

“玉昆,这不是上课。”章惇笑着阻止。

“好吧。”韩冈知道,他们需要的不是这样的回答,“韩冈所设计的新式火器,威力远在霹雳砲之上,属于军国重器。必须严加管理,以防泄密。”

“一个指挥够不够?”

韩冈点点头:“足够了。”

也许在韩绛他们看来,只是为了稳定皇宫的手段。但在韩冈眼里,这在军事上,是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