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一)(第2/2页)

蔡确并不在乎日后会不会变成中唐晚唐的局面,他一点都不放在心上。可是如果两府决定让吕惠卿或和韩冈以宣抚、置制二职久任地方,肯定会引来极大的反对声,这便是给了皇后以借口。上下相逼,两府何能一意孤行?届时朝堂上的风向一变,吕惠卿就必然会借力返回京城。

可难道还能任命他们为安抚使不成?那可是形同贬责。赏罚不公,同样会掀起轩然大波。

“其实能有个一年半载也差不多了。”

把他们拖在京外,总能寻到错处。且如今因为对辽战争的胜利,两人名望大增,可晾上半年之后,声势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大,到时候怎么安排都容易。

“平庸之辈自是如此,但吕吉甫、韩玉昆可都是敢作敢为啊。这一回不正是明证?”

他们可绝不会缺乏挑战底线的胆略。

韩冈当着张孝杰的面所说的一番话,传出去就是给了吕惠卿再次整顿武备的借口。甚至韩冈本人都有充足的理由整军备战,保护边地的百姓在辽人的鼻子底下开田种地。让朝堂为之提心吊胆。

蔡确设身处地地为吕、韩二人着想,如果他处在两人的位置上,一切的关键就在那“便宜行事”四个字。

“那怎么办?”

“现如今也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蔡确很无奈,“陕西、河东就不消说,光是开封市面上的谣言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昨日不就已经通知两家会社,不得刊载任何有关的话题。皇城司都遣人去书局盯着了?”

不消蔡确、张璪多提。他们两人前些天就坐在政事堂中,共同讨论该如何处置妄报国家机密的两家报社。但最后也还只是不了了之。把两家报社查封其实更好,可一旦那么做,就更会惹起谣言,原本不信的都会相信了。

蔡确记得前日报上曾经刊载了这一回重造籍簿所统计出来的天下户口的总数。本来蔡确只是觉得是商人逐利之举。但现在看来,却似是另有一番缘由了。

不过报纸刊不刊载已经不重要了,当年没有快报的时候,谣言照样禁不住。

说起来一味的堵并不是上策,以两家报社的在都下士民心中的地位,应该要好生利用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