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三十)(第2/2页)

他对折可大道:“这就是人比位子多的坏处。少不了要挤一挤,要是挤不进去,就得等。三班院中常年两三百小使臣在候阙。”

“就是枢密之前在瓶形寨对辽国宰相说的话?”

韩冈没有对他的那番话保密,也保密不了,跟外国使臣的会谈记录都要报上朝廷。而且还不是你好我好的废话,而是关于两国未来的对话。

“嗯。田土、官位,还有方才店里的桌位。资源总是稀少的,你想占多一点,别人就要少一些。世间的纷争,无外乎如此。”

折可大苦恼起来。如果韩冈跟在京的宰辅斗起来,折家都可能会受到池鱼之殃。折克行想要折可大确认的,本质上就只是这一桩而已。至于出兵越境的问题,只要韩冈地位稳定,无论是否入京,便完全不需要多在意。只是他看韩冈的态度,似乎是并不准备息事宁人的。

行走在雁门县的街市上,熙熙攘攘的官兵和街道两侧零星的商铺相映成趣。

亲卫们隐隐地形成了一个圈子,将韩冈护在中央。尽管穿戴朴素,但这样的保护,还是引来了许多人的注意。

越来越多的人侧目而视,韩冈心知,闲来无事的逛街看来快要到此为止了。

有闲暇、有闲心,偏偏没有空间。换做是京城倒是会好一点。

只不过回京城并留在京城这一事,对于在外的重臣们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太宗登基,赵普为了能再度为相,弄出了个金匮之盟——说自己亲眼见证了杜太后临终前遗诏要太祖传位太宗,还把诏书封存在一只金匣子中。但太宗皇帝这个儿子作为当事人不在场,偏偏赵普这个外人在场;太宗皇帝登基时赵普不说,偏偏被晾几年后才说。此事真伪由此可知。

丁谓被流放海南,当着朝廷使臣的面故意把家信托人转交,让表白忠心的书信得以送到真宗皇帝眼前。

以寇准之明,二度罢相后为了回京,还奉承真宗出面进呈所谓“天书”,致使晚节不保。

这三位都是本朝初年有名的宰相。有开国元勋,有世所公认的奸佞,也有千古留名的贤臣,但为了重新回到权力的中枢,无论贤愚不肖,就只有四个字——不择手段。

谁敢阻拦,便是死敌。

所以韩冈现在只想知道,吕惠卿为了能回京,他这段时间做了些什么。

不过他想看的只是吕惠卿的热闹,而对于自己能否于近日回到京城,却没有半点怀疑。

脚步稍稍变得轻快了点。

应该来得及回家过生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