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二)(第2/2页)

从好处想,这是军队积弊的一次大爆发。藉此机会,韩冈可以提议对军队进行一次大的改革,而不是置将法那样的修修补补。至少将士官的提拔和培训制度提上台面,并加以推行。

韩冈正说着,外面却送来了一封信,而且是来自于开封。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那封信上,是王安石还是韩绛,又或是别的宰辅的吩咐。

韩冈在众目之下拆开信,看了一看,然后就向着厅中众官笑道:“家叔书而已,数日前,家中又添了一小儿。”

官吏们同时一愣,真不知道该有什么样的表情。该恭喜吗?但时候似乎不对,若是不道喜,恐有得罪韩冈,想想还真是两难。

而且现在是说这事的时候?

富弼当年出使在辽国的时候,看到家书就直接点火烧掉,说徒乱人意。现在辽军已经占了代州,围了太原,身为制置使的韩冈却在这里慢条斯理地说着又多了一个儿子。

可是不知为什么,厅中的大小官员紧绷的神经却为之松弛。

“不说那些无关的闲话了。”韩冈终于将议论的方向扯回了正题上,手上又拿起了一封小册子,黄裳等幕僚都知道,这是韩冈几天来日夜赶工的作品,只是内容还不知道,韩冈一直都在严守秘密,直到现在拿出来。

“敢问枢副,那是什么?”黄裳领头问道。

“如何发展敌后抗战的指导书。”韩冈一笑,“不能让北虏顺顺当当地抢钱抢粮,再来跟我官军对抗。公诸于众,每一座州县都要尽可能多的将之刻印散布,让河东所有百姓都知道,该怎么与北虏斗争。”

“是要动用乡兵、弓箭手还有保甲?!”

“北虏肆虐,河东百姓无不受苦,自然是要全民抗战,人人拿起武器。”说到这里,韩冈抿了一下嘴,“当然喽,与辽军对抗的真正主力还是官军,拿了那份军饷就该做事,不能将责任推到没军饷可拿的乡兵身上。”

“但若是按枢副所言,每一座州县都来刻印散步,肯定会落在辽人的耳目中。”

“辽人看到反而好。我正希望能广而告之。”

黄裳眼睛一亮:“可是能吓得走北虏?!”

韩冈笑着摇头,“吓不走。”

已经不是弦高的时候了,能用骗把敌军骗走。从那时起,战争艺术发展了一千七百年,在才智上小瞧敌人那是最蠢的行为。

黄裳有些遗憾和失落,韩冈看在眼里,暗暗摇头。他这个幕僚,终究还是没脱了文酸气。文人总有爱用计的坏毛病,总想着能一策定江山。但真正的克敌之法,还是稳扎稳打,以势压人。

韩冈想要的,便是这个“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