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五)(第2/2页)

当然,后面的一段只有少部分官员能深刻入骨地认识到这一点。大多数士大夫只是习惯性地将百姓知法和有伤风俗教化等同起来,将这一观点视为理所当然。

蔡京和刑恕并不是普通的儒家士大夫,诸子百家之学他们皆能了然于胸,韩非子的法术势,他们一样熟悉。对于世间的观点,其实是不屑一顾。

“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就像汉高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是公诸于世,以简练公正而得民心。

“术者,藏之于胸,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犯了什么罪,要受什么罚,这是法,让百姓明白这一点就够了。但江西蒙学中教授的《邓思贤》,却是律讼之学,是运用法的术,不能让百姓知晓,而必须当操之于上。

只是儒门子弟怎么能用法家的话来做论据?“主卖官爵,臣卖智力”,这样的君臣关系,无论如何儒臣都是不可能接受的。纵然韩非子说得再鞭辟入里,也不能宣之于口。

两人相对着摇头一叹,跳开了这个话题。

“不过韩枢副编写蒙书,其所图甚大,所谋亦是甚远。”刑恕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之后且不知,一二十年后,关中出来的士子,可都是一片声的格物致知了。”

蔡京眯起眼睛:“现在都已经是枢密副使了。别看今天国子监中吵得一塌糊涂,等过些年韩玉昆做了宰相,将新学一股脑地打翻,换成了气学做大堂,到时候,一般儿都是天涯沦落人。”

“谁说不是?”刑恕又是一叹。

蔡京曾经在厚生司中做事,韩冈、苏昞所代表的气学,还是比较合他的口味。毕竟蔡京是靠才干出头的,虽说他现在是言官,但他可不会瞧得起身边的同僚中,那几个只有一张嘴的废物。

功成有德,事济有理。

若韩冈这一回能功成事济,那德和理,便就在都他的手上了。

只是忻口寨难保,忻州亦难保。河北那边打得血流漂杵,更无法支援河东半点。

蔡京疑惑起来,这一回,韩冈真的能功成事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