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九)(第2/2页)

不过话题扯得远了,那是熙宁三年年初,现在是元丰三年年末,已经是差不多十一年前的事了。而司马光在洛阳,也已经快十一年了。

“司马光正值盛年,却被岳父逼得退隐洛阳十一载。在地窖里修书,怨意非同小可。就他而言,多半即便是上京来发泄一通怨气也是好的。”

一名心怀抱负的名臣,却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不心怀怨望才有鬼,说归说,这世上谁能做到雷霆雨露皆是天恩,做臣子的甘之如饴?

章惇笑了笑,却不说什么了。

韩冈冷笑着:“若是这一次是太后垂帘,你看看司马光做不做得了横行霸道的螃蟹?吾日暮途远,故倒行而逆施之。”

韩冈说得刻毒入骨。这话是伍子胥携吴军破楚国,鞭尸楚平王后所说。同样的话,汉武帝时的名臣主父偃也说过,“生不能就五鼎食,死亦要五鼎烹,吾日暮,故倒行而逆施。”

但章惇仔细想想,却也没办法驳他。章惇自问,换做是他本人,若是从今天开始十余年不得任实职,只能依靠修书打发时间,猛然间接到朝廷的召唤,就算是其中有些问题,也肯定是要上京一趟撞一撞运气的,即便不成功也能发泄一下怨气。

“诚可惜哉。”章惇漫声吟道。

“当然。”韩冈点头微笑。

身为太子太师,纵然只是太子名义上的师傅,但与未来的皇帝就有了一份亲近之意。韩冈以己度人,只要司马光心还没死,肯定会奉诏上京而来。何况天子病危前都想到他,做臣子又岂能无动于衷?但王安石做上了平章军国重事,成为了货真价实的元老重臣。如今是不会有司马光的机会了。

“当年一众定策元老加上两宫合力都没能掀翻新法,区区司马光,再加一位不得圣心的吕公著,又能如何?”

对于旧党,韩冈丝毫不在意。重要的是道统之争,新学和气学的恩恩怨怨,终究还是要分一个高下。

……

“司马光接旨了?”文彦博半阖着眼,貌似随意地问道。

“接下来了。”文及甫在老父的面前躬身而立:“大人,你看天子的病情会不会……”

“安心等就是了,不会拖太久的。”只有父子二人,文彦博也不怕说两句悖逆的话。

仅仅比骑着快马的使臣迟了一个时辰。身在西京的诸多元老,一个个都收到了来自京城的紧急传信。而司马光府上的消息,也传到了文彦博的耳中。

天子中风,延安郡王为皇太子监国,皇后权同听政。然后王安石、司马光、吕公著担任了太子三师。

一条条让世人惊骇的消息,并没能让三朝宰辅的情绪有太大的波动。亲眼见证了仁宗、英宗的驾崩,又重病了一名皇帝,在文彦博看来,也不过如此而已。

不过皇帝的病情无所谓,可此事所带来影响,文彦博却不可能当作河畔清风,绕身无碍。

虽然没有更进一步的消息,但朝局由此动荡却是完全可以肯定。

文彦博呵呵笑了起来。

皇帝中风,便不可能再理事。皇后纵然垂帘,但终究还是妇人。以他们这些元老的身份,加上遍及天下的门人故旧,不是没有机会的。

难道皇后就一定会支持新党?那可不一定啊!

就算支持,也是可以改变的。

文彦博耷拉下来的眼皮猛然一睁,却是威棱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