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三)(第2/2页)

司马光当年为争变法事,两辞枢密副使一事,就是在他的国史本传中也会大书特书一笔。他的门下弟子也没少拿着宣扬。而韩冈为争国本,辞了参知政事又是什么境界?同是执政,两府副职,枢密副使可是比参知政事硬是要低上一级。别的不说,枢密使是被归入执政的行列,而不是宰相之阶。

既然韩冈辞了参知政事,改一个资政殿学士来平衡翰林学士的任命,也不是说不过去。

王珪躬身回道:“资政者,备顾问者也。以韩冈之能,当无不可。”

蔡确却有几分犹疑,向皇后并没有将话说清楚:“韩冈此前已是端明殿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如今又将身任玉堂之选。臣敢问殿下,可是将端明殿改资政殿?”

屏风之后,有几分不自信的声音响起。向皇后问道:“可以兼任吗?”

崇政殿中一时间没了声音。

如果是将端明殿改成资政殿。资政殿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兼翰林学士,说起来跟之前差不太多。就算变成是龙图阁改资政殿,让韩冈双殿一堂也还是能说得过去。

但如果按照皇后的心意,再加上一个资政殿学士呢?

资政殿学士,端明殿学士,龙图阁学士,再加上翰林学士。也就是说,一人身兼四学士?!

每一名宰执都在数着指头,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注1】,再算上玉堂翰林学士院,殿阁之选加起来也仅有七任,即便将观文殿和资政殿独有的大学士一并算进来,也不到十数。

而韩冈……他一人就要占了近一半去?!

注1:在元丰年间,北宋有学士任的殿阁就只有这六处。紫宸殿学士、文明殿学士都是观文殿学士的旧名号,宣和殿、保和殿、延康殿,则是徽宗时所立。而阁,是保存先帝的御书、御制文集、各种典籍、图画、宝瑞之物,以及宗正寺所进宗室名籍、谱牒等物的场所。在神宗之前,只有太宗的龙图阁,真宗的天章阁和仁宗、英宗的宝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