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八)(第2/2页)

在门前停了片刻,只听到里面一片脚步声,然后正门吱呀呀地打开了,迎出来三十多名官吏。

太常寺本有卿,少卿,丞,博士,主簿,协律郎,奉礼郎,太祝等众多官员,管理着一应朝廷与礼仪祭祀有关的工作。但现在这些官职,全都变成了本官官阶,而不再是实职的差遣。

真正从属于太常寺的实职官员,其实只有七八位。韩冈看到三十多人中,最前面的几个都身穿官服,倒是知道他手下的官员,差不多当是到齐了。

只是这一群从太常寺中迎出来的官吏,衣着寒酸得紧,看起来就是一群破落户的模样。

一般来说,朝廷不发成衣,只发布帛,官服必须要自己去找裁缝量身定做。所以有钱的官员,身上的官服总是簇新的,而身家匮乏的,衣着则是黯淡褪色——这个时代的染色技术算不上,只有新衣才能色泽鲜亮,一旦洗过,登时就会褪色,洗得次数越多,褪色的就会更厉害——从衣着上看,太常寺无论官吏,都是穷得可以。

只有一人还不错,衣着光鲜,迥异他人。站在官员班列的最后,看起来当已是年过不惑,相貌却是英俊,只是没有留须这一点却让韩冈很纳闷,到了三十之后,就看不到不留须的官员了,就是他韩冈,为了形象更稳重一点,也没有免俗。

不过当韩冈的僚属们一个个上前通名见礼后,韩冈便释然了。

乃是教坊使丁仙现。身为教坊使,自然能得不少供奉。管了十几年的教坊,若是没些身家那就好笑了。

丁仙现名气不小,韩冈都有所耳闻。他的名声也跟他曾经公开讽刺新法有关,世言曾有“台官不如伶官”的说法,便是指当时的台谏官们还不如丁仙现敢于抨击新法。王安石甚至被气得火冒三丈,想要将他治罪,不过给赵颢保护起来了。

韩冈上下一打量:“丁仙现?那就是传闻中的丁使了。”

丁仙现此时似乎没有了变法之初的活跃,沉稳地向韩冈行了一礼,“贱名有辱端明清听。”

一个伶官,当然与殿阁学士一级的重臣没得比,但伶人自古就有讽谏天子的惯例,丁仙现这么老成倒还真是让韩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