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二)(第2/2页)

“当然是胡说。爹爹坐在京城中,手可够不到辽国去。”韩冈伸出右手,“你看,爹爹的手就这么长,站在这里连门都够不到。”

房中的人撑不住都笑了起来,金娘也知道韩冈是在开玩笑,扭着身子不高兴。韩冈宠溺地拍拍女儿的头,把她放下道:“好了,别耽搁了,吃饭。”

金娘乖乖地坐在桌边,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不提。

吃过饭,老三老四老五三个儿子被抱进去睡觉了。韩冈叫了三位儿女一起回到书房,坐下来考校他们的功课。

韩冈坐在高靠背的交椅上,问着面前站成一排的儿女:“三字经可背熟了?”

三个小孩子一起用力点头,“都背熟了。”

“九九口诀呢?”

“也背熟了。”

“那好,一个个来,背给爹爹听。”

虽然并附注释的三字经才刚刚交付印书坊刻印,但原本早就抄了几遍,给韩家的子女去学习了。不过几百字而已,小孩子记性又好,半个月时间,全都已经背熟。

“钟哥儿,你先来。”韩冈点了老大的名。

韩冈过去忙于公事,很少有空闲顾及子女。几个孩子对他这个父亲都有几分畏惧。也就是韩冈比较宠唯一的一个女儿,所以金娘才跟他亲近。现在则是有空了,肯定是要多关心下儿子。

站在父亲面前,小韩钟有些紧张。韩冈的书房平常是不让他们进出,不论是在京城的旧宅,还是在京西,都是如此。站在父亲的书房中,对面就是家中人人敬畏的父亲。

“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韩钟略带颤抖的声音,从韩冈亲笔定下的三字经开头背起,一句一句,渐渐就镇定了。全篇一口气背了下来,中间错了两个字,但又立刻改正了。

韩冈听得很满意。读书要先能背,然后能写,接下来还要理解,最后就是应用。第一步算是成功了。

接下来是九九乘法口诀。不过刚要背,司阍就送了一份帖子来,说是人就在门房候着。

龙图学士家的大门可不好进,没有些关系,少说也都等上三五日。尤其到了晚上,对游宴毫无兴趣的韩冈如今都是闭门谢客,司阍也知道这一点,门状一般都不会收。

韩冈看了看名帖上的落款,算是知道为什么家里看大门的司阍会收了名帖来禀报——是郭逵的儿子郭忠孝。

韩冈跟郭忠孝过去在秦州的时候见过几次面,虽然是武将之子,荫补的也是武职,但他还是二程的门人,看起来是要走文官的路线。不过韩冈没听说郭逵的儿子考中进士,多半还是个荫补官而已。

韩冈将名帖一收,吩咐道:“带他去偏厅。”司阍离开,韩冈就对儿女道:“今天爹爹有事,就散了。”

“是,爹爹!”老二韩钲叫得比谁都开心。

韩冈瞪了儿子一眼:“别指望逃过去,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