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一)(第2/2页)

韩冈上书请求将沈括外放唐州,其实是帮了他一个大忙。只要襄汉漕渠功成,凭着这份功劳,也能赎了旧过,说不定还有找头。

私下里,王韶也询问过缘由,韩冈则是尽可能诚实地回答了。

他有自己对未来的计划,并不打算在京西耗费太多的时间。

襄汉漕渠历史上虽然没有开通,但故道皆在,只要稍加疏浚便可。唯有穿过方城垭口的那一段要深挖,至少六七丈深。从土方量说,在这个时代基本上是个天文数字。更别提万一下面都是石块,那就更是让人无能为力。

韩冈打算通过轨道来跳过这道难关。但他既然说过要重新开凿襄汉漕渠,那么方城垭口的那一段的渠道,也不能就此置之不问,否则也少不了有人鸡蛋里面挑骨头。

所以韩冈需要一个接手之人。他本人只要能保证通过轨道达到百万石的运力,那么他承接的这个任务就算是成功了。接下来,继续挖掘方城垭口的河渠的任务,韩冈就可以交给汝州、唐州接手,不需要他这位京西都转运使继续为此殚思竭虑。

不过王韶没有将韩冈的话外传,所以第二天又引来了另一人来质问。

“玉昆,你可知道蔡持正昨天在御史台中与人说什么。”隔了一日,章惇便为此事找了过来,对于韩冈事先没通气,他着实有些不痛快。

“蔡确?”韩冈知道这一次是蔡确领头弹劾沈括。比起蔡确看风色选站位的本事,沈括的确差的太远。蔡确当年对王安石反戈一击,仕途却没有受到多少挫折,如今眼看着就能升御史中丞了,而沈括,却是狼狈离开。

“他说了什么?”韩冈问道。

“‘都说舒公好放生,每日就市买活鱼,想不到韩玉昆也学着放生了。’”章惇学着蔡确的腔调,“可不要落到水里,连个水花都上不来。”

韩冈闻言,神色一动,“家岳确定要晋舒国公了?”

韩冈顾左右而言他,章惇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只得将此事放过,沈括怎么说也是有才华的,韩冈得他襄助,襄汉漕运的把握又多了一分,“难道玉昆你还不知道,介甫相公辞江宁府,就宫观使的辞章,已经上到第三份了——第一封刚到江宁两天就上了。昨天已经议定,天子也同意了,介甫相公江宁落职,改集禧观使,过两日等太常礼院那里将制书做好,就会颁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