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一)(第2/2页)

王舜臣摇头叹了口气,也笑道:“就知道瞒不过供奉……来人,将昨天放在地窖里的烧刀子拿一坛过来。”

守在门外的亲兵在门外应了一声,脚步嗒嗒的就走得远了。

“可是韩舍人所创的烧刀子?”小妓好奇地问道,“不是说那等烈酒阳气过重,饮则伤身吗?”

“怕什么,提刀上阵不照样要拼命,喝点烈酒又算什么?!”王舜臣满不在乎。

走马承受道:“韩舍人学究天人,他的吩咐还是要听着。还是得少喝几杯。”

王舜臣点点头,对身高体健的走马道,“说起来前些天三哥的信里提过供奉,说曾跟供奉里见过好几次。”

“韩舍人竟然还记得童贯?!”做了延州走马承受的童贯心中满是惊喜,声音都变得尖细了起来。

“怎么不记得?”王舜臣笑道:“供奉不是好几次都是带着喜报去见三哥的吗?”

童贯喜不自禁地连连点头,“这是童贯的运气。”

说了两句闲话,王舜臣转头问着小妓:“方才唱的谁作的曲子?怎么没听过。”

“是知密州的苏子瞻苏修撰。”

苏子瞻……王舜臣脑中回想着,他似乎听说过这个名字,好像是在诗词歌赋和文章上的名气很大。不过他跟韩冈交好,韩冈诗赋都不上手,所以王舜臣也不认为会作诗词歌赋有什么了不起。作词作得再强也不过是个柳屯田,能如欧阳公那般,诗赋出色,做官也能做到执政的,多少年也不见得能出一个。

“都巡怎么不知道。”对王舜臣的平静,小妓似乎很惊讶,“‘十年生死两茫茫’可曾听过?去岁一出,就遍传天下。”说着一对眸子变得闪亮亮,满是憧憬。

什么“生死两茫茫”,王舜臣更是不知道了,神色中就有了不愉。

李四娘虽说已是三十多岁的老妓,不比年轻时受欢迎,但待人接物、察言观色的能力倒是越见老辣,一见王舜臣似乎有些恼火了,连忙笑道,“苏修撰与韩舍人可是有些来往,都巡当还记得韩舍人家的花魁……”

“啊!”王舜臣一拍桌子,终于想起来了,这件事他哪里会忘掉,那可是得罪了天子的亲弟弟啊,“原来是他。想不到他诗词还作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