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廷对展玉华(上)(第2/2页)

可学以致用不是简单的事,殿上失仪的重臣从来不少。而韩冈非但礼节没有错处,他在御前的态度,与王安石那等经常在崇政殿中见面的重臣相比,根本也差不了多少。如果硬要说其区别,也只是略带拘谨一点而已。

沉稳的气质,出众的外表,正好符合了赵顼这些年来,通过韩冈一系列的发明和功劳,所猜度出来的形象。

赵顼满意地点着头,带着难得一见的笑容:“自从韩卿入官后,朕就始终都想见上韩卿一面。谁知道阴差阳错,一直拖到了今天。”

“臣以驽钝之才,竟蒙陛下记挂于心。臣感激涕零之余,也是愧不敢当。”

“渭源堡,香子城,珂诺堡,数次镇守后路,力抗贼军。非韩卿之力,河湟之事几是难保。”

“乃是陛下圣德庇佑。”

开场的都是惯例的套话,就算是说着感激涕零,也是将情绪收敛得只有稍稍的波动,不会痛哭流涕,以此来表现自己看到天子后有多么激动。

韩冈很清楚,越是在天子面前,越是要表现出庄重的姿态,否则就是轻佻——这个评语,对于以宰执天下为目标的臣子来说,就是个致命的词汇。

见着韩冈,不因自己的喜怒而动摇,赵顼又看重了他几分——这也是人之常情,看好一个人,看他做什么都是好的——仔细想一想,其实也只有如此沉稳坚忍的性格,才能在王韶和高遵裕前去追击木征的时候,稳定住内外交困的熙河路。

王韶和高遵裕都想拿到收复河湟最后的功劳,都不愿放弃追击木征,所以一起领兵翻越了露骨山。而他们之所以能安心离开,却是相信韩冈能将作为后方的熙河路,稳定的支撑起来。韩冈并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不但击退了西夏人,更是顶住了朝堂上的压力,一直将路中秩序维持到捷报的传来。

一年来,赵顼不知多少次庆幸韩冈的抗旨矫诏,也悔恨过自己当初向罗兀城派错了人,不然,西夏国此时已经是垂死待毙。用人之误,造成的后果一至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