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四)(第2/2页)

王安石一时不知该如何说才好。对于陕西宣抚司内部的事务,他不好插手干涉。而且韩绛其实是代王安石去的陕西。就在去年,因郭逵对横山的战略与种谔相争,还有朝中对新法的攻击,使得王安石曾有了自请出外去陕西的念头。

当年庆历新政的失败,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主持新政的范仲淹,因三川口之败,而离开京师去陕西代替范雍任陕西宣抚使。当时王安石若是去了陕西,新法也很有可能就此夭折,韩绛对王安石的恩情甚多。在情在理,王安石都不便在陕西军务上干涉太多,反而要为他鸣锣开道。

“也不知横山那里能给出什么答案。”王安石心里想着。

韩绛和种谔在罗兀城上的失算给了宣抚司上下当头一棒,韩绛现在的做法,很明显现在是在拯救横山的危局。相较于横山,河湟的地位就不那么高了。

如果在十年前,或是二十年前,当党项人倾巢而出,关西四路没有被攻下一座重要的城寨就已经是个可喜可贺的胜利。

可如今,大宋的国力日盛,对于仅仅是逼退敌人的胜利,再算不得什么功劳。就像今次的渭源之战,让禹臧花麻狼狈而走,虽然因为对付的敌人不同,而难度则更高,只是跟前两次大捷的战果比起来,感觉上还是黯淡了许多,赏格怎么也高不起来,对此不满意的人也很多——不仅仅只有天子一人。

至少韩绛是不满意的。从他这段时间的几份奏章上可以看得出来。他对秦凤路不能全力支援横山颇有微词。他现在一门心思都放在罗兀城上,靠着他的宣抚使身份从各路征调粮秣,通过了近一年的积累,韩绛在关西已经有了不低的名望。关西诸路的大概是为了求一个耳根清净,也都答应了他的调及。

王安石重又跟着再次安静下来的年轻天子在树林中走了起来,“管不了那么多了……”

就跟他全心全意地放在新法的施行上,看不见其他的东西一样,韩绛的双眼现在应该只能看见罗兀城的背影。军功让人垂涎。一旦功成回朝,他就将是名副其实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让人如何不疯狂?!

王安石也只能选择坐视,而无法插手其中。

等到到了午后,王安石方才回到政事堂中,一桩奏章正被放在他的案头上,奏章上的贴纸说明了来历,是韩绛的文字。

“又来要什么?”王安石微微一笑,展开奏章看了一眼,只是调用一个从八品的选人,不算什么大事。但等王安石匆匆浏览了一遍后,脸色却突然变了,“韩冈迁调延州,管勾鄜延伤病事?!”

墙角竟然挖到了王韶脚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