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斯人远去道且长(一)(第2/2页)

曾布闻言则将脸一板,正色道:“相公家事非我等所宜言。”

“……说得也是。”吕惠卿点了点头,随口应付了一句。转而问道:“那子宣你来此究竟是为何事?”

“还不是韩玉昆出的主意,忙了半个多月了还没忙清。三司也是刚刚把整理后的卷宗呈了过来。吉甫,你猜去年给在京诸司的公吏发的俸禄总计是多少?”

“应该不会多,大部分胥吏都是没俸禄的,”吕惠卿猜度着,“大概只有十几万贯吧?”

“十几万贯?”曾布仰天哈哈笑了两声,将令人震惊的答案爆了出来:“总计三千七百二十四贯又五十六文【注1】!”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胥吏们的俸禄的确不会多,但吕惠卿听到三千七百这个数字,还是吓了一跳。要知道在中枢的两府诸司中做事的公吏,其数量十倍于官员,但他们拿到手的俸禄竟然不及官员的百分之一!

“怎么这么少?”吕惠卿惊问道。

“在京诸司中吏员近万人,只有其中不到一百老吏领着俸禄,这三千七百余贯,就是给他们的。剩下的绝大多数,名义上没有任何俸禄开销。”

吕惠卿摇着头,“实在太刻薄了,这不是逼人作奸犯科吗?重禄法势在必行!”

虽然厚俸养廉也许只是个美好的愿望,但没有俸禄却绝对养不了廉!人总是要吃饭,要养活妻儿,不给他们发俸禄,他们自然会走歪门邪道去赚钱。荼毒百姓,贪墨官财,胥吏们做的恶事罄竹难书,韩冈前日也是说过,他家差点家破人亡,就是因为奸吏作怪——当然,最后是韩玉昆反过来让那个胥吏家破人亡。

可有韩冈这等心术智计和手段的人才毕竟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的百姓都在苦苦忍受胥吏们的欺压,而有奸吏上下其手,高高在上的官人们,也被他们欺瞒哄骗。如果能通过增给俸禄让胥吏们不为奸盗便得以养家糊口,虽然指望他们变成正人君子不可能,情况至少能比现在好上一点。而且这么做,也就有理由对盘剥百姓的险毒胥吏加以重惩。

只是这一条策略的耗费到现在还没有计算出来,不知青苗法和均输法的收入到底能不能支持得了。吕惠卿有种预感,光凭以上两法,再加上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成效的农田水利法,即使能够支持得住,但其他方面的开支就肯定要压缩了。真的计较起来,至少还得再开辟一两个财源,才能抵得住这个消耗——

吕惠卿沉默地想着:“也许免役法要提前出台也说不定。”

注1:据《梦溪笔谈》中记载,熙宁三年“京师诸司岁支吏禄钱三千八百三十四贯二百五十四”。虽然没有熙宁二年的记载,但跟熙宁三年的数据不会相差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