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马鸣萧萧辞旧岁(上)(第2/2页)

“但也不必急着升古渭为军!先屯田立寨,等户口兵力都充裕了,设军设州也是水到渠成。”

韩冈摇头,虽然按部就班的屯田还是他第一次见到王厚时的见解,但当时只是随口说说,实际上根本不现实:“前日韩某曾与处道说起,为防惹动秦州那些回易商队背后的官员、世家,市易之事要放在屯田之后,以屯田为主,但现在韩某在州中多了解了一点,才发现那是书生之见。”

“嗯?为何?”王厚脑门上转着问号,脸上都是疑惑,但王韶却是露出浅浅的笑意,一副赞许的模样。

“市易只需开头的一笔本金,便可自行支转。但屯田就需要秦凤路源源不断地支持,无论人财物,至少都要两三年的时间。这一点很难做到。不论是谁坐在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的位置上,都不会支持机宜。”

王厚惊道:“为什么?!”

王韶帮着韩冈回答:“功劳占不到大头,但付账却少不了,哪个愿意?”

王韶有首倡之功,又被钦点来秦州主持实务,如果成功,这么大的一块饼,几乎给他一人吞掉。李师中、向宝岂是蠢人,就是因为要自己出大力气,最后却分不到一杯羹,才不愿支持。要知道,王韶之所以起了拓边河湟的心思,其实还是在蔡挺幕中看了向宝早年的一封奏章的缘故。

王厚恍然大悟,而王韶看着韩冈,心生感慨:“玉昆你真不像是十八岁。”换做是他,就是二十八岁时也没这么多心思。

“此是人之常情。韩冈也只是照常理说上一句,也许真有甘居幕后,不愿居功的贤人。”

“怎么可能有这种人!”王厚摇头,给他人做嫁衣裳,换做是他,他也不干,“所以玉昆你的意思还是用市易?”

“市易也是一般无二,照样还是要从秦州拿到本金……在下的意思是,只要李师中还在秦州,任何事都别想办成。”韩冈提醒着王韶,该翻脸就得翻脸,不能对李师中抱着幻想,“先通过请立古渭军,虽然李师中必然反对,朝中也很难同意,但届时便可退一步申请在渭源或古渭市易和屯田。”

“玉昆你前面也说了吧,李经略肯定会反对的。”

“那就再退一步,从市易或屯田中选一条,再向朝中报请。”

“如果李师中还是反对呢?!”

王厚觉得韩冈可能酒喝多了,说的话有些颠三倒四,前后矛盾。但王韶却放声大笑,笑罢,脸色一转变得冷狠:“那时,天子就该知道是谁是在干扰河湟开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