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权位之争,历代王朝的开场大戏(第4/9页)

在司马光《涑水纪闻》、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著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历史上人们虽然相信有所谓的“金匮之盟”,但却找不到盟约的原文。一千多年来,没有人怀疑“金匮之盟”的真实性,这一盟约就成了宋太祖坦荡无私的例证。直到清代,古文学家恽敬对盟约内容提出了疑问。

21世纪40年代初,张荫麟曾作《宋太宗继统考实》,后收入《张荫麟先生文集》,认为“金匮之盟”是赵普伪造的,全盘否定此事。除此之外,邓广铭、吴天墀、李裕民、顾吉辰、王瑞来等学者也持相似观点,或怀疑此事的真实性或断定“金匮之盟”实属赵普伪造。

其理由大致如张荫麟所言,建隆二年(961)杜太后病重时,宋太祖只有34岁,正值年轻力壮之时,赵光义才23岁,而太祖长子德昭也已经14岁。当时太祖身体健康,没有短寿夭折之象,即使太祖只能再活20年,那时,长子德昭也已30多岁,怎么会有幼主之说?杜太后凭什么猜测太祖早死、幼子继位,而宋朝重蹈五代的覆辙呢?实在没有道理!如果确如杜太后所预料宋太祖中年夭折,人们还可以推测,也许杜太后凭经验或灵感有超前的洞察力,尚可勉强解释。但是,太祖活到50多岁,并没有出现因自己早逝而使得幼子主政的局面。如果真有遗诏,太祖临终前应该命人打开金匮,就算是突然死亡,皇后也应该知道此事,掌管金匮的宫人同样也知道此事,为什么要等到太祖死后六年才由赵普揭露出来呢?即使公布遗诏,赵光义也应该把全文都公布出来,因为这是他合法继位的有力证据,但实际上却只说了一个大概的内容,而且内容还多有含糊之处。更何况,太祖并未遵守遗诏办事,传位给他的弟弟,而是传位给他自己的儿子。

但对“金匮之盟”持肯定观点的学者们也提出了相应的证据。关于立此盟约的条件,持肯定论者认为它符合常理。杜太后亲身经历过五代的动乱,这是一个王朝更替频繁的特殊时期,五代君主13人,在位超过十年的绝无仅有,有7人死于非命,杜太后凭什么肯定宋太祖一定可以摆脱前任帝王的“宿命”,不会重蹈周世宗英年早逝、最终幼主执政失国而终的覆辙呢?杜太后在赵匡胤刚当上皇帝时说出了“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忧也”这一段话。杜太后认为刚刚建国,根基未稳,随时有可能成为短命的“第六代”。尽管当时太祖正值壮年,但政治风云变化无常,哪里知道宋太祖会不会暴死?哪里知道宋太祖不会被人杀掉?假如真的发生了,十多岁的德昭显然是不足以应付之后的复杂局面的,而拥有丰富政治经验的赵光义,自然就是理想的继承人。

“金匮之盟”疑案属于皇家禁宫疑案,否定也好,肯定也罢,都是根据当时历史事实、政治背景所作出的推断。比较双方的观点,其资料和推断均偏向于对己方所持观点有利的一边,因此越争论疑点越多。

夺皇位,宋孝宗只用了十个女人

皇帝是古代竞争最为激烈的职业,这个职位待遇高,权力大,而且还是终身制,可以世袭,所以前赴后继的竞争者有如过江之鲫,但胜利者却寥寥无几,毕竟皇位只有一个,想要从这么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没有点非常手段是不行的。

宋孝宗赵昚所使用的手段便是十个貌美如花的处女。作为南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赵昚并非嫡出,他本来的名字叫作伯琮,不是前任宋高宗赵构的亲生儿子,而是赵匡胤的后人,是赵匡胤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

自从赵光义当上皇帝之后,宋朝的皇帝便没再从赵匡胤的后人中出现过,按道理,赵昚没有机会登上皇位。但从1127年,宋钦宗胁迫宋徽宗困守东京汴梁时,局面才有了转变。当时刚刚灭掉辽国的金国一鼓作气,攻进了宋朝的首都,将这两个皇帝全部俘虏,同时还抓走了宗室、大臣、后宫嫔妃共计3000多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对于宋王朝来说是耻辱,但对于赵昚来说却是一个机会。

当时侥幸逃过一难的康王赵构在河南商丘登基称帝,创立了南宋,赵构即日后的宋高宗。但宋高宗安稳日子没过几天,就遭到了叛乱,他唯一的儿子在这次叛乱中丧命,而后在建炎二年,金兵攻入了宋高宗所在的扬州城,当时他正和一名妃嫔温存,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受到惊吓,从此便失去了生育能力。

眼看着香火难以为继,为了保住赵家的香火,宋高宗从老赵家后人中千挑万选,选出了一名候选人,即赵昚。为了培养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宋高宗为赵昚安排了最好的老师,之后在赵昚成年后对他又是不断地加封,但就是不肯将他封为太子。因为宋高宗始终不死心,他试遍各种偏方,想要生出自己的子嗣,但20多年过去了,却毫无效果,宋高宗也只得把心思放在了赵昚身上。

而不立赵昚为太子还有一个原因,宋高宗的母亲韦太后十分喜欢一个名叫赵琢的人。他从小在宫中长大,深得韦太后喜爱,所以韦太后想立他为太子。这令宋高宗十分为难,为了更清楚这两个人谁才是帝王之才,宋高宗想出了一个测试的办法,他派人挑选了20名绝世美女,分别给赵琢和赵昚送去,想测测这两个人的人品和定力。

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当宋高宗将这20名美女重新召回的时候,结果出乎意外,他发现送给赵昚的10个美女还是货真价实的处女,而送给赵琢的则已经不是了。通过这件事情,让宋高宗最终立了赵昚为太子。

其实,并非是赵昚的定力好,而是他有一个好老师史浩,此人深谙帝王之心,他告诉赵昚千万不要碰这10个美女,这很可能关乎他将来一生的前程。听了老师的话,赵昚自然不敢轻举妄动,最后赵昚就这样赢得了宋高宗的青睐。

绍兴三十一年(1619)九月,金国再次南下进犯,受到南宋的抵抗后,金兵退去。但此时,宋高宗一直奉行的求和政策受到了军民的一致声讨,迫于压力,宋高宗终于将皇位让了出来,赵昚才算正式坐上了龙椅。

这个用10个女人换来皇位的男人可以说是南宋一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他36岁登基,大力重用主战派,积极备战,一心想要收复失地。但可惜那时的南宋早已朝中无人,几次征战相继失败。面对残酷的现实,赵昚不得不放弃收复失地的想法,转而将精力放在内政治理上。他从政府、农业、军事等多个方面同时入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南宋焕发出了难得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