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朕会为他改名为李构(第2/2页)

宋军骑兵不如中军,在狭长的关中平原作战,确实难以与中军铁骑抗衡。

但是,只要扼守北山,宋军就完全可以居高临下地控制关中平原。

中军几次攻陷长安都不敢久留,就是因为担心宋军由北山南下随时随地截断中军后路或分割包围中军的缘故。

因此,唐重“依托嵯峨之险,扼守关辅之地”的意见是极有见地的。

然而,川陕宣抚处置使司的大部分文官幕僚却认为,曲端的意见过于迂缓,而唐重的意见又过于怯懦。

唐重据理力争,坚决反对在近期与中军会战。

张浚不由急了眼,厉声喝断唐重的话,说:“我难道不知道这些?我是看到现在东南局势危急,才不得不举行会战的!”

最后,军事会议不欢而散。

会后,张浚找来唐重,重申自己举行会战的意图,说:“中军现在进犯江南,假如发生了意外之事,那我们就将成为大宋的罪人,在这种局势下,我们应该传檄举兵,牵制中原地区的中军,使其不敢南下。”

唐重不敢强拧张浚的意见,但他知道张浚在离开临安之时,赵构曾叮嘱过张浚:“西部士马凋弊,看形势非五年之后不可大举。”

于是,唐重抬出赵构来劝阻张浚,说:“相公不记得临行时天子的话了吗?西部军队非五年训练不可。”

可张浚仍固执己见,反驳说:“凡事不可拘泥,万一中军攻到临安,变生不测,咱们大宋该怎么办?那时,唯有统一的西部才是大宋的复兴之地!”

唐重听言,无言以对。

而由于曲端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坚决反对举行会战,张浚便逼迫曲端交出了兵权,将曲端留在川陕宣抚处置使司任参谋。

过了一些日子,有人向张浚进谗言,说曲端的坏话,勾起了张浚的疑心。

于是,张浚清算曲端在彭原店之战中不出兵接应前军的罪责,将曲端贬官,安置阶州闲居。

不久,张浚再贬曲端为海州团练副使,安置万州闲居。

与此同时,张浚对泾原军的高级军官进行整肃,将泾原军抓在了他自己的手中。

在陕西举行大会战的事最后便由张浚一人定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