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为了钱啥都敢做(第2/2页)

“为何有整有零?”李鸿钧被铁的数字弄到很是迷惑。

“故弄玄虚。”赵嘉仁果断的给了答道。

李鸿钧被这个回答给逗乐了,然后转念一想,他也决定相信。

见李鸿钧被说服,赵嘉仁把接下来的步骤告诉李鸿钧,“这件事我交给你来办。你也不用亲自出马,严守消息,找一个你信得过的人去和蒙古人谈。”

李鸿钧受命而去,对于赵嘉仁表现出来的贪婪,李鸿钧觉得简直有点‘要钱不要命’的意思。对于赵嘉仁的态度,李鸿钧也觉得很是不好处理。回到他的办公室,李鸿钧坐在座位上考虑该让谁前去和蒙古人谈判。找个无能之辈当然不行,然而找个特别能干的,李鸿钧也不是很放心。那些超级灵的家伙往往不稳重。

正在寻思,通讯员就送了文件进来。打开一看,竟然是仁达钱庄的文件。文件内容是最近仁达钱庄准备在内部交易中投放十六万枚银币,欢迎诸位使用铜钱兑换。李鸿钧先是觉得有趣,随手拿出钱袋,从里面摸出一个上课时候拿到的银币出来。和铜钱相比,银币铸造的相当精致,那文字是银钩铁画,铸造出来的字迹清晰,上面的‘壹两’就如同是写上去的……

把玩银币的李鸿钧先是一愣,他把银币放在桌上,自己拿起铅笔,在一张已经写过字的纸张空白处列式子计算起来。其实计算很容易,十六万枚银币,一斤十六两,一枚银币一两。要是仁达钱庄的文件没写错,今年它就要放出一万斤白银出来。

李鸿钧开始继续计算,一两白银大概等于两贯铜钱。就是1540文。十六万枚银币相当于三十二万贯铜钱。三十二万贯铜钱的购买力是极为惊人的,购买的货物能塞满几百艘船。

然后李鸿钧又想起了一个数据。蒙古南侵之时,在正场战争中,大宋官家下令从内库拿出了一百六十万两白银。而仁达钱庄一年就拿出十六万两白银货币。怪不得赵嘉仁连大炮都敢卖给蒙古人,赵嘉仁对白银的需求量是真的超大。

弄明白这点,李鸿钧迅速圈定了一个代表。他觉得此事得速战速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