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9章 淮南连骑(第2/3页)

要知道邺地骑兵们这种冲锋中的离合变化,那都是建立在士卒骑术精湛的基础上常年磨练出的默契,能够将骑兵灵活机动的特点发挥到极致,而且离合之间都能保证前后左右之间的微妙联系,不至于变得散乱无序。

而淮南立镇满打满算不过三年多的时间,就算立镇之初便创建起规模这样庞大的骑兵队伍,且能够保证充分的训练,但却实在欠缺了真正实战的磨练。想要在军阵变化上达到邺地精锐的水平,简直就是做梦!

“锁连战马,小道罢了!离合之能丧尽,又算是什么骑兵?”

在察觉到淮南军阵中蕴藏的玄机之后,韩雍便冷笑起来,骑兵最大的优势便在于灵活的机动性,淮南军如此布置看似保证了军阵的完整性,但事实上却抹杀了这一最大的特点。骑兵对战,居然还要强求战阵的完整性,简直就是愚不可及!

不过心中虽然泛起了轻视的想法,但韩雍还是下令他所直领的那千数精锐放慢冲锋的速度,因为若是正面对冲的话,淮南军如此密结的军阵,正是他这一支队伍的克星。

即便能够冲开战阵,伤亡也必然惨重,他眼下已经损失不起,只能寄望于两翼突破,冲垮敌军军阵后再一拥而上,用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成果!

而带领两翼冲锋的将领,也都是久战于河北的宿将,随着淮南军侧翼次第推开,此前那种奔袭侧翼的战法已经难用。但淮南军侧翼展开之后,军阵则难免变得薄弱起来,索性直接往正当中冲去。

前阵上骑兵们纷纷引弓抛射,最快时间内射出两矢,而后便需要快速向侧方游走,给后阵枪槊骑兵腾开凿穿敌阵的空间,而这时候,那些弓骑们将又会在后方集结起来,然后冲回来继续以弓矢撕开敌军战阵。

这种基本的战法,对邺地这些骑兵精锐们而言,简直就是吃饭喝水一般寻常,甚至不需要兵长们的特意指令。

可是当他们将要逼近射程时,淮南军阵中首先一轮箭雨泼洒而来,这箭雨虽然不密集,造成的伤亡也不多,但却打得邺地骑兵们一愣,节奏便有些紊乱,原本足够两矢的距离,结果只能匆匆发出一矢。

而这一矢发出之后,收效简直微乎其微,几乎没能给淮南军造成任何的困扰。这自然是因为淮南军的防护比之敌军强了数筹,而且即便有士卒受伤,也几乎影响不到行动,仍被同袍拖住前行。

淮南军阵看似薄弱,但最起码仍然保证前后三列,前排马槊平举,中排弓刀,后排弓盾。由于速度没有提到最快,下座力稳定,更有利于骑射,哪怕平均只是多出一矢的数量,扩及到整个战线上,已经是一股极为明显的优势!

相对而言,邺地冲阵更加粗疏,在两轮箭雨打击下,这现象更为明显,虽然那些冲阵的枪槊骑兵仍然勇武,但他们所面对的乃是成排成列的淮南马槊横阵。两向碰撞之下,那粗疏的冲阵直接被拍平!

淮南军的槊阵虽然只有一列,但却五人一个整体,冲势虽然并不迅猛,但却胜在稳重,一骑敌兵呼啸而来,哪怕来势如风,即便命中一人,但旋即便被两侧递来的马槊直接洞穿!战马反倒于地,甚至来不及翻滚,而后便被踩踏而过!

列中偶有战马受伤难行,两侧直接割断皮索,便将这战马剔出战列。反手一刀斩在马臀,马便吃痛直往对方军阵冲去,不会拖累正列行动。

虽然丧失了一定的机动性,但却换来了军阵的更加密集,下一波敌军还没冲到阵前,淮南军后列骑士们已经再次引弓射出,待到彼此碰撞之后,敌军再次变做了残破阵势,一冲即垮!

如是者三,邺地将领们也终于发现了这一现实,淮南军阵看似薄弱好像一冲即垮,可问题是当他们冲到这个位置的时候,已成强弩之末。仿佛脆弱无比的枯杆,被这一道薄墙横阻,一节一节断裂在墙下!

“结阵后撤,整队再战!”

将领们发现这一幕后,忙不迭叫喊着调整战术,呼啸着集结战阵准备游走撤回。然而这时候他们才发现,淮南军原本张开的侧翼,眼下正如两臂环抱,由外向内挥击而来,若是他们还想从外翼撤出,势必要迎面撞上!

“内结,内结!”

将领及时调整军令,眼下战阵上由于淮南军两翼张开太大,而且中军落后,尚有一片安全空间。于是将士们调转马头向内,准备绕出一个内圆而后撤回。

可是这时候,侧翼的淮南军将士们也不再是弧线奔行,而是斜线奔跑,原本扩开的两翼层层叠起,直接缩短了合拢的距离。

原本敌军由于机动性的优势,还有可能全员脱战,可是随着淮南军这一次战阵变化,仿佛张开的大口骤然合拢,将敌军这次冲锋的士卒总量三分之一的兵数给咬噬拦截下来!

敌军虽然拥有着极高的机动性,可是当淮南军这个口袋战阵合拢起来的时候,无论左冲右突所见俱是淮南军稍显呆板的阵列,而这时候,本来落后一步的中军也迎面拍了上来,直接将这数百名敌军将士彻底拍死在了战阵中!

韩雍这会儿已经率领那千数精锐骑兵逼近战阵,接应败众的同时准备伺机发动进攻。可是淮南军这军阵哪怕在变化中,仍然保持着高度的整齐性。即便他所部更加精锐,在面对这种严密军阵的时候,也难发出什么奇效。

到了这时候,他哪里还看不出淮南军这一军阵的玄机所在:通过连骑主动降低一部分骑兵的机动性,在保证一定机动力的同时保证完整的阵势,用一种类似步战的思维来进行骑兵野战。

这简直就是一种流氓打法,步不步,骑不骑,而且对于装备的要求极高,否则那种单薄的战阵便经不起轻骑的凿击。

但又不得不说,这种布置对于淮南军这种大规模骑战的新手而言再合适不过了,既能够保证一定的机动力,而在移动中还能保证军阵的完整性。

虽然眼下这战阵变化仍然有几分呆板,但是随着兵员素质和默契度的提高,可以想见杀伤力会进一步的提升。

最起码在眼下河北的诸多战术经验当中,韩雍想不出怎样才能有效破击这种战术,除非能够不计代价的直攻一处,以点破面。

但是正常思维中,骑兵绝不是这么用的,这就等于放弃了自身的机动性优势,摆在与敌军相等的战术思维去硬碰硬,用己方身经百战、绝对精锐的骑兵们去与敌军一群新兵蛋子以命换命。

如果此战韩雍还有大量步卒的话,他倒是不怯以这样惨烈的战斗方式硬撼敌军,可是现在下马步战,他赌不起。

眼下看来,唯一可恃便是通过己方更胜一筹的机动性,在开战之前便远远避开,如果在硬拼的话,他这五千骑说不定便要被活活磨死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