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特种兵老旦(第4/5页)

麻子团长开始收编余部,增补新兵。406团比最初编制少了八成,只剩约两个连。一批从江西挑来的新兵和近一百名医院爬出来的老兵,编成了一个加强突击连。这支连队不再隶属于去西北部休整的37军406团,而改直属于主力部队——李延年将军的第2军,一个连队跳转到他军并不多见,据说是情报部门的建议。该突击连的作战命令由战区情报部门拟定,由军情报部下达,连队全体战士官升一级,军饷翻倍,装备据说也要全部更换。老旦等人喜出望外,很快又忧心忡忡,看着是牛气了,但肯定有玩儿命的活儿等在前面,还不如被换去休整呢。

王立疆去别的营当副营长,大家喝了顿酒匆匆而别。老旦当了突击连的副连长,多了条崭新的皮带和新手枪。二子仍只是班长,领来一串硌牙的新兵,他当然要埋汰老旦的升官儿,长官们都瞎了眼,看老子下次打仗给你们立功!

连队开拔到了百里之外,这儿有个颇为隐蔽的训练营,藏在丘陵水畔,周围无其他部队,出入的路是新修的,把守四周的宪兵戴着德国钢盔,进出都要严格盘查。二子说这里不像兵营,倒像监狱,连个旗子都不挂,鬼知道是干啥的。他们一到就被赶进澡堂子洗个干净,一个个推到一溜凳子前剃了光头,刮得青皮似的。再出来就见大家的衣服堆在那儿烧,骚哄哄地呛人。军部来了个参谋,训话说到这儿之后,谁也别想着溜出去偷鸡摸狗,宪兵都是神枪手,你敢翻出去他也不用鸣枪,一颗子弹就要你的命,绝对用不了两颗。

众人听着害怕,纷纷摸着后脑勺。发的新衣帽不再是死人身上扒来的,干净得令人心软。营房是砖砌的,却没有行军床,每人一面一人宽的打着铁条的木板。最让兄弟们高兴的是伙食堂,长这么大真没吃过这么好的伙食,要肉有肉要鱼有鱼,顿顿还有猪肝,大米白面都是好货,想吃多少管够,饿了还有豆包做夜宵。二子很快改了口,这要真是监狱,也就这么住了。新兵老兵混在一起战斗力惊人,第一天的伙食吃得锅底不剩,第二天就加了量。老旦暗中感叹,这么好的东西,要是翠儿和有根儿都能吃到,那就是神仙日子呢。

麻子团长和军情报部的胡参谋来了,招呼老旦去开会,老旦哆哆嗦嗦进了屋子,屋里极暗,像是走了水,人都在烟里飘着。适应了黑暗,老旦赫然见到在武汉城的那骑马的宪兵军官。麻子团长罕见地微笑,向他介绍了这个人。

“这是杨铁筠上尉,来自委员长特别卫队。他们也叫中国宪兵部队,你肯定听说过,我们的突出部阵地就是他们赶到后守住的……”

老旦哎呀大悟,难怪杨铁筠在城里放自己一马。回想这份关照,再想此人身份,他心生敬畏,宪兵部队如雷贯耳,是德国人训练出来的猛汉,真真不敢小觑。他忙立正向杨铁筠敬礼。杨铁筠站起来微笑回敬,说我见识过他打鬼子,着实下手不凡,以后要并肩作战了。

老旦一张大脸登时红透了,憨憨地笑着。麻子团长没半句废话,让他们坐下,言归正传。老旦要和杨铁筠搭档,在一个月内将连队真刀真枪地训练出来,要具备单兵侦察和小分队单独作战能力,突击连代号为“水稻”。

“水稻?为啥不是麦子?”老旦瞎问,见众人愣神,又摆了摆手,“当俺没说。”

“你们要去执行别人干不了的任务。”胡参谋烟不离手,牙黄齿烂,声音像掺了沙子一样,“到时候再和大家说,训练今天就开始,能多苦就多苦……杨上尉带来的人我不担心,关键是其他人。”

“要是有弟兄……嗯……要是有战士顶不住怎么办?”老旦倒不觉得胡参谋这话埋汰人,二子这种吊儿郎当的货色是明摆着的难题。

“枪毙。”胡参谋喝了一口水,又点上一支烟。这人说枪毙的时候眼皮都不动,就像叫人喝茶一样。

麻子团长给老旦带来一枚花里胡哨的二等功勋章,又亲手别在他的胸前说:“早就想给你,但总是没时间,其他活着的弟兄也有……这次任务很难,也关系到整个战局,一定要努力完成……”麻子团长停了一下又说,“我打听到一些你家那边儿的消息,你们那儿附近被大水冲了,但是好像水不深,多数人都转移了。”

老旦默默地听着,眼泪就要流下来。麻子团长给他戴好了军功章,轻轻说:“别哭,别让人笑话,还以为是这个章把你弄的,这章算个球?你已经是老兵了。”

“是!多谢团长!”老旦用袖子擦去了泪,深吸了口气。

胡参谋向他们告知了训练要求和纪律,又喝了一杯水便和麻子团长走了,杨铁筠和老旦送他们出了门,看着汽车跑没了影儿,杨铁筠拉过要去厕所的老旦说:“通知大家,训练开始。”

杨铁筠是湖南人,上个月刚过二十五岁,这人生得精瘦挺拔,举手投足间英气四射,往连队前面一站,真是一派神采。老旦稀罕他咋能长成大姑娘般漂亮哩?还打过那么狠的仗?看着可真不像。此人面相年轻,言语却睿智沉着,有着和面貌不相称的稳重。二子略带不屑,宪兵有啥牛气?要是给咱们德式冲锋枪,也能守得住突出部。

第一次训练在太阳要落山前开始了,离开饭还有一个时辰,大家换了裤衩背心儿。杨铁筠略白的臂膀并无显赫的伤疤,可那身肌肉却蛮结实。二子等人呵呵暗笑时,杨铁筠拿过一个陆军背包,走到砖垛前一块块往里装,等他装了十块儿的时候,老旦等就脑门冒汗两腿发软了。杨铁筠带来的十几个兵也都脱了,个个身上疤痕密布,每人也背了十块砖,然后站成一排。老旦咬着牙也背了,问他要跑多远,杨铁筠眉毛一扬说:“全跑趴下为止。”

太阳斜斜地往山后落去,一百多个战士却背着砖头上路了,虽然只是围着训练营慢跑,但这十块砖头真要命。老旦又想起第一次奔向战场的那天下午,跑了一会儿,满天星星提前出来了。杨铁筠和他那十几个兵在前面跑得整齐,和平常训练并无二致。从老旦和二子开始,后面全然乱七八糟,还有跑着跑着跌跟头的,砖头掉了砸脚的。杨铁筠也不管他们,只是在前面慢慢跑。老旦咬牙死跟着,但着实体力不济,不知多少圈之后,那十块砖像是下了一堆崽,把老旦终是压在地上,摔得像累坏的毛驴。砖头散烂了一地,老旦吹起地上老高的土,闭上了眼,妈的,爱咋咋地吧。

杨铁筠停了。队伍长长地拉了上百米,一个个累得都倒在那儿不动了。杨铁筠让几个兵挨个点,看看谁在路上扔砖头最多。扔了七块砖头的二子拔了头筹。杨铁筠也不当即处置,只扶起老旦,微笑着带队回来,在食堂前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