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4/5页)

“中国人总怕背井离乡,离开家就失魂落魄。其实那井、那水、那方土地,又和你有甚关系?天地不灭,人皆过客,想得通可四海为家,想不通则画地为牢。我的傻兄弟们,喝酒吧。”黄老倌子又给二人倒上了。

黄老倌子一言,老旦颇为触动,但有些话听得懂,道理却学不来。玉茗举起杯说:“老倌子,黄家冲这几年是我有生以来最舒坦的日子,这杯酒谢您了。”他说罢便饮了。

“一杯怎行?怎么也要三杯。”老旦在旁起哄。

“那你就得六杯……”黄老倌子狡黠起来。老旦心中叫苦,却不能不接,咬着牙喝了,天上的月亮便有些重影,他一下子就想二子了。

“老倌子……”老旦吐了酒气,抬头看着他,“俺自打当兵以来,一仗一仗的,看着都是为国,现回头想,多是为了弟兄,可是呢,打的仗越多,弟兄也越多,死的虽多,活的也不少,黄家冲这几年,俺还以为……就能这么着躲过去了,可这心里不是滋味儿,俺说不清楚,也睡不踏实,二子啊,是俺们板子村被抓出来那三十几个人里唯一活着的伴儿了……”

黄老倌子又开始抚摸他的肚皮,十月山风坚硬,他竟热成这个样子,心宽的人大多体热,老旦记得袁白先生说过这话。

“二子总觉得自个可怜,殊不知孤家寡人,倒是这乱世里最痛快的一种。老旦、玉茗,知道你们舍不得他,就去吧,黄家冲这家里,一切有我。”黄老倌子站起身来,咚咚咚走去了月亮边儿上。山风呼呼地吹起来,将云彩吹去了山的那头。老旦看见玉茗端着杯子眼睛湿了,刚想笑话他,就听见自己的泪落在酒杯里的声音。

“你是为了兄弟,还是为了回家?”天亮的时候,玉兰轻轻地问。得知老旦要去常德,她一夜只闭眼躺着。

老旦无言以对,无数个理由到了嘴边,都生生咽了回去。

“生不出孩子,终归是留不住你。”玉兰坐在床头,憋了一宿的眼泪哗啦啦地倾泻着。见她哭了,老旦倒有了话,忙抱住哄着劝着,说只要能和二子回来,他发誓以后去哪都带着她。

“要是回了你的板子村,你也带着我?”玉兰擦着泪说。

“带着,你肯走俺一定带着。”

“你老婆不扒了你的皮?”

“扒就扒呗,反正俺这身皮烂得差不多了,扒掉了长新的。”老旦顺利推进,他惊讶于玉兰如今脾气的顺滑,“翠儿是个识大体的,能容了俺,也能容了你。”

“你个死乡巴佬,还真把我做了小?就不怕我哪天蛮起来给你造了反?”玉兰掐着他的腿。

“要真有那么一天,你就是把炕翻个个儿,俺也受了……”老旦心里热起来,摸着玉兰滑腻的肩膀,溜长的胳膊,柔软的腰身,丝绸的小衣令她像水里的泥鳅。老旦觉得自己一节节地长起来,粗起来,跳起来,像要钻进稻田泥中的黄鳝,像绕着滑溜溜的竹子盘旋而上的蛇。早晨的玉兰像盛开的映山红,每一处都鲜艳湿润。他们去到熟悉的地方,听见春笋在泥下生长。她的尽头像种满蔬菜的园子,熟透的西瓜黄瓜丝瓜白瓜冒出甜甜的汁水,茄子柿子辣椒葫芦挂满绿色的架子。他在这五彩斑斓的花园里找着秘密,寻着泉水。他看见玉兰张开了红红的嘴儿,细长的舌头像卷心菜细嫩的芯儿。她胸前那熟透的樱桃似乎一舔就破,隆起的胸脯宛若要钻出地下的丰实的红薯。他想钻得更深,像一柄锋利的镐头刨动起来,每一下都刺进更深的泥土;他又像一具牛皮风箱,呼啦着扇红赤色的火焰。火苗舔着玉兰体内的老旦,那个东西才是自己吗?这个抱着玉兰的人呢?莫非只是风里的影儿?他的命运要么与它有关,要么与枪有关,他用它量着世界,听着风声,流着眼泪,承受着一切惊喜和恐惧。离了它,他什么都不是,他只是世间轻飘的蝼蚁,原野上无根的蒿草。汗水浇灌着土地,热情浇灌着女人,他知道自己曾流过的血也一定染红了什么,滋养了什么,令他在这样的日子里寝食难安,令这个身下的女人流出眼泪。

“你要是回不来,我就去找你。”玉兰紧紧夹着他,咬着他的耳朵说。

陈玉茗通知了另外几个弟兄。黄老倌子发了命令,调五十精兵归老旦节制,同赴常德。

老旦对黄老倌子的决定感到震惊,这五十人几乎是黄家冲的一半精锐,包括二当家从长沙带回来的,他们几乎各有绝活,能骑能射,能藏能忍,枪法既好,还懂部队的协同作战,这是各山寨闻之丧胆、几乎能够以一当十的匪兵。但这也是黄老倌子的家底儿,再训出这样有战斗力的匪兵不知要多少年。

男人们放下锄头和镰刀,穿上各自的作战短衣,皮扎绳捆,一个个精干孔武。匪兵和老旦的弟兄们全部配了毛驴,唯独老旦骑个大黑骡子,倒也突出。女人们流着泪为他们收拾披挂,擦去刀枪上的尘土,给他们带足烟丝和腊肉。老旦本以为黄家冲会有板子村一样的哭声,但是没有,一声都没有,战士们齐齐地在寨口列队,家人们便站在山坡遥望,他们静悄悄的,像送一群陌生的客人。

“嘿!我说这半个月这只眼一个劲地跳哪,原来是又要瞄着鬼子打了,每天在山上打兔子和野鸡,比他妈的打鬼子差远去了。”梁七高兴得直蹦,麻子妹在一旁系着什么。她坚持同去,至少算个军医,而且梁七离不了她,三天不在就会拉稀。老旦和梁七都拗不过她,只能带上。

大薛拎着枪一人上了毛驴,老婆和孩子都留在家里。他对老旦指了指半山腰,老旦望去,见朱铜头拎着大包小包跑了下来。

“铜头兄弟,改主意啦?”

“海涛你别埋汰我了,我算是瞎了眼了,娶了她算是倒了八辈子霉……”朱铜头气呼呼的,通红的脸上一个大巴掌印儿。

“铜头兄弟,你可别这么说,小甄跟你在这山沟子里生娃,也够意思了。这哭着喊着不也是怕你有事么?我家那位,嘿!连点反应都没有,说你愿意怎么着都行,全不当我是一回事儿,我这心里还气呢!”海涛帮朱铜头拿着包袱说。

“铜头,海涛说得是,再给你个后悔的机会。”老旦背着手笑眯眯的。

“我不去,谁给你们逗乐子呢?”朱铜头揪着缰往上爬,长了二十斤膘,腿都迈不上去。大薛纵驴过去在脖领子上一拎,将他拎上了驴背。大薛在一边咕噜咕噜地比划了半天,大家又都笑了,老旦明白他的意思。大薛说的是:带着他吧,多少能当麻袋包使。

他们一大早就在准备出发,可玉兰却一直没露面,老旦估计她躲在屋子里打扮,可半个时辰过去了,仍没见她出来。正要让人去找,却见她抱着个小笼子下来,后面跟着全副武装的小色匪。玉兰果然弄得妖精似的,带了花,抹了色,梳了发髻,蹬着崭新的红鞋。小笼子里是三只瘦巴巴的鸽子,玉兰说这玩意叫信鸽,是她让陆家冲二当家给搞来的,不管你在哪,有啥事,让人写个小纸条塞在小管里系在鸽子腿上,它就会一直飞到黄家冲,飞到屋前的另一个笼子里。老旦听着惊讶,心里却想早知道有这玩意,离开板子村就带它十几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