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德奥合并:强夺奥地利(第2/12页)

许士尼格立即答应了,但是,他的地位虽然是软弱的,却仍提出了一些条件,他必须预先知道希特勒希望讨论的是什么具体问题;他必须预先得到保证:一九三六年七月十一日签订的协定将保持不变。在这个协定中,德国答应尊重奥地利独立和不干涉奥地利内政。此外,会谈后发表的公报必须重申两国将继续遵守一九三六年的协议。这是因为许士尼格不愿存到虎穴里去播虎须的侥幸之心。巴本赶紧回到上萨尔斯堡去和希特勒会商。他回来时带来了元首的保证:一九三六年的协议将保持不变,元首只是想讨论自从这个协议签订以来「继续存在的那些误会和分歧」。这并不完全符合这位奥地利总理的要求,但是他说他对答复表示满意。会谈定在二月十二日上午举行。二月十一日晚上,许士尼格由他的外交部次长吉多·施密特陪同,在严守秘密的情况下乘专车前往萨尔斯堡,次日上午乘汽车越过边界到希特勒的山庄去,后来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决定命运之行。



一 伯希特斯加登会谈: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二日

巴本到边界上来迎接奥地利客人,而且,许士尼格觉得,在这个结霜的冬天早晨的空气中,巴本似乎「心境极为愉快」。巴本叫他的客人们放心,说希特勒这天情绪极佳。接着来了第一个警告。巴本和蔼他说,元首希望许士尼格博士对三位将军偶然也在伯希特斯加登不要介意,他们是新任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指挥驻在巴伐利亚-奥地利边界军队的莱希蹈和主管该地区空军的斯比埃尔。

巴本后来在回忆录中提到他的客人时说,这是「一个似乎不大合他们胃口的消息」。而据许士尼格的回忆,他告诉这位大使说,他不会介意,特别是因为他「在这件事上作不了多大的主」。许士尼格是一个那稣会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他开始警戒起来。

即使如此,他也没有防到会有后来发生的结果。希特勒穿着冲锋队褐色制服的上衣,黑裤子,旁边站着三位将军,在别墅的台阶上欢迎这位奥地利总理和他的随员。许士尼格觉得这是一次友好的然而拘泥于形式的欢迎。一会儿以后,他就单独跟这位德国独裁者在二楼的一间宽大的书斋里了。从这个房间的一些无格大玻璃窗可以看到气象雄伟、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以及山的那一边的奥地利——宾主两人的诞生地。

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会承认,四十一岁的库特·冯·许士尼格是一个礼貌周全的老派奥地利人。在会谈开始的时候,他自然先来一阵彬彬有礼的寒暄,说几句关于壮丽的风景、当天的好天气诸如此类的话,恭维这个房间无疑是举行过许多次重大会议的场所。但是阿道夫·希特勒打断了他:「我们不是到这皇来谈风景和天气的。」然后风暴就爆发了。据这位奥地利总理后来作证说,以后的两小时「会谈多少是单方面的」。

(希特勒生气他说)你尽量避免采取一种友好的政策——奥地利的整个历史就是一种不断的叛逆卖国行为。过去是如此,现在也没有好一些。这种历史性的矛盾现象早已必须告终,现在是时候了。许士尼格先生,我现在可以告诉你,我已下定决心要使这一切告终。德国是一个大国,如果它解决它的边界问题的话,没有人会出来反对的。

态度温文的奥地利总理对希特勒的发作感到震惊,不过他仍力图保持和解态度而又坚持立场。他说,关于奥地利在德国历史中的作用这个问题,他和主人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奥地利在这方面的贡献是相当大的」。希特勒:完全等于零。我告诉你,完全等于零,在整个历史中,每个民族主义的思想都被奥地利破坏了;而且一点不假,所有这种破坏都是哈布斯堡王室和天主教会的主要活动。许士尼格:然而,总理先生,奥地利有许多贡献是不能同德国文化的总的成就分开的。例如像又多芬这样一个人——

希特勒:哦——贝多芬?让我告诉你吧,贝多芬是在下莱因兰出生的。

许士尼洛:然而,奥地利是他卜居的地方,许多别的人也是如此——希特勒:也许是这样。我再一次告诉你,事情不能照这样继续下去。我负有一个历史使命,这个使命将由我来完成,这是因为上帝注定了要我这样做——凡是不赞成我的人,就要被摧毁——我选择了任何德国人都没有采取过的最困难的道路;我已获得了德国厉之上最伟大的成就,比任何德国人都伟大。而且不是靠武力手段,我告诉你。我是满怀着对我的人民的热爱的——

许士尼格:总理先生,我很愿意相信这一点。

经过了一个小时的这种谈话以后,许士尼格要求他的对手把不满意的地方一件件都说出来。他说,「我们将尽一切可能来清除障碍,以便达成更好的谅解,只要这是可能的」。

希特勒:这是你说的,许士尼格先生。但是我告诉你,我要设法解决所谓奥地利问题,不管用什么方式。他然后说了一大篇不满奥地利在边境构筑工事对付德国的话,许士尼格否认有这种事。希特勒:听着,你当真以为你可以在奥地利移动一块石头而我在第二天不会知道吗?——我只要一声令下,一夜功夫你们的全部可笑的防务就将被炸得粉碎。你当真以为你能挡住我半个小时吗?——我非常愿意使奥地利不要遭到这种命运,因为这样一种行动意味着流血。在军队之后,我的冲锋队和奥地利军团就会开进去,没有人能制止他们的正当报复——甚至我也不能制止。

在这些威胁以后,希特勒要许士尼格(老是无礼地不按外交礼貌称呼他的职衔而直呼其名)注意到奥地利的孤立的和毫无办法的处境。

希特勒:片刻也不要以为世界上有任何人能使我放弃我的决定。意大利?我同墨索里尼是一致的——英国?英国不会为奥地利动一动指头——法国?

他说,法国本可以在莱因兰制止德国,「那么我就不得不后退。但是现在对法国来说太迟了」。

最后:希特勒:许士尼格先生,我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给你谈成条件的机会。要是我们现在不能找到一个解决办法,事情就无法挽回了——考虑考虑吧,许士尼格先生,好好考虑考虑吧。我只能等到今天下午——

许士尼格问道,德国总理的条件倒底是什么呢?

希特勒说:「我们可以在今天下午谈这个。」

午餐时,许士尼格多少有些意外地注意到,希特勒显得「兴致极好」。

老是由他一个人说话,他谈的是马和房屋。他将建造世界上还没有看见过的最高的摩天楼。他对许大尼格说:「美国人将看到,德国在建造比美国更大和更好的大厦。」至于忧心忡忡的奥地利总理,巴本发觉他显得「心事重重」。他本是一个连续不断抽烟的人,在希特勒面前他却不能抽烟。但是在隔壁房间里喝过咖啡后,希特勒就欠身表示失陪,退了出去,于是许士尼格才有机会第一次过一过烟瘾。他也才有机会告诉他的外交部次长吉多·施密希特勒对奥德历史的歪曲看法,我们在早先几章里就已经看到,是他年轻时在林嗣和维也纳前形成的,显然一直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