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生死两岸(第6/10页)

“这有啥难的?国军这边光起义的部队就有几十万了!将军们过来的都一大把,你又帮过新四军,你只要一句话,二野首长们肯定很高兴哪。”

“老旦,你看过三国么……哦对了,你不认字。”

“俺没看过,不过听过别人说书,咋的?”

“曹操攻打东吴之前,曾派蒋干前来游说周瑜,你知道是为了什么?”

“知道,他们两个是同窗啥的,有旧交情?”

“不错,可是周瑜为什么就不动心呢?”

“……”老旦顿时语塞。

杨铁筠自顾自继续说道:

“受主提携之恩哪!周瑜不到三十岁就拜受大将军之位,统领三军,真是雄姿英发啊!那孙权对他是何等恩义和器重?岂是一个同窗情意就能夺得过去的?我杨公庭两代军人,一心为党国抵御外辱,不惜肝脑涂地。而我的一切,也都是蒋校长和陈诚司令长官给的,他们对我算是知人善任,成就了我的军旅功勋,也成就了我军人的尊严,甚至包括我的家庭,我的妻子,都与他们有关……说起来陈长官还是我和妻子的媒人哪!没有他们,没有民国,我杨铁筠岂有今天?

“当年我念旧情放走新四军一个营,按照军法我必死罪难逃,可他们还是保了我下来!如今,我早已是个残废人了,他们还继续对我委以重用!眼前的形势我很清楚,无论如何毛泽东都会打过江来的!这边兵败如山倒,军心已经难以收拾,我的一个师也只是尽忠而已!

“我受人之恩,可谓天高地厚。我的家人又都在后方,此刻绝情而去,我的先人,我的家人,我的同僚,都将视我为不义小人,视我为无情无义的无耻之徒。如果再让我掉转枪口向昔日同窗开枪,我杨铁筠是做不到的,以后我虽安生也不能心静啊。人生苦短,一晃就过,我不愿意后半生活在永久的自责之中。国有国之难,我有我苦衷,老旦,你要成全我作个有始有终的军人!”

杨铁筠一番动情至深的话让老旦语噎,心想你个书生咋的就不识时务?解放军百万大军把你们打个稀巴烂,老蒋说不定都会被捉了,那时候也没人念你的好啊?可他无法找出论据充分的理由来反驳他,杨铁筠的倔脾气他知道,多年下来肯定也只能愈演愈烈。此刻他只能一再地强调现状了。

“杨师长,古人讲识时务者为俊杰,眼前时务就是你们肯定打不过共产党和解放军,好歹给自己留个长远,何必非要一颗树上吊死?”

杨铁筠侧过身来看着他,嘴角一抿笑了,还有必要再告诉这个弟兄更多的道理么?

“老旦,你回去吧,你冒险过江来见我一面,我已经非常高兴了。大战之前能够见到自己的生死之交,何其快哉!你是个光明磊落的蒋子圯,说话没和我拐弯,我也就作个坦坦荡荡的周公谨,不搞他那套打黄盖的伎俩,也不想装腔作势,我大大方方送你回去。你我乱世相遇,共同抵抗日寇,可谓生死一场,可如今竟隔岸对峙,同室操戈,真是造化弄人啊!

“还记得你问我的那句话么: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你乃是潮流浪,我却是水中石。这天下的事啊,变得太快,没人看得清的……我不敢说自己会有好下场,可我也不敢说你们得了天下就一定太平,毕竟这种方式的革命,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咳……不说这个了,一时你也不能明白,你和我不管在哪边,都应该是铮铮铁骨的军人,用这样的方式道别,不也是军人之间的一段佳话么?回去吧,告诉你们首长,杨公庭不能投降,也不会退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大厦将倾,我必须做我力所能及的事,马革裹尸,这也是军人的尊严所归!”

老旦此时心灰意冷,万分沮丧。他真恨自己的笨嘴拙舌,一点巧话也说不出来!一旦解放军开始进攻,自己冲过来该如何面对杨铁筠?开枪?缴枪不杀?他都不敢去想了……

“杨师长,你知道咱们去斗方山的兄弟们还有谁活着么?”

杨铁筠一怔,幽幽地看了他一眼,慢慢地走到地图前面吐出一口烟雾,缓缓摇了摇头。

“只剩你我了,其他的人……都死在常德了,杨师长啊,我现在都在后悔……为啥非要带他们去常德。当时我们在湖南农村活得好好的,他们都有了老婆孩子,就是因为俺这耐不住的性子,非要回去看看。海涛、粱文强、大薛,还有我们那好兄弟陈玉茗,都要跟我回去,可这一去就没能活着离开常德。一想起来,我这心里就象刀扎一样啊!还有我手下那一拨又一拨的弟兄们,死在我眼皮底下的不计其数。最后那次,在徐蚌中原,解放军的大炮把我的一个营的弟兄都炸成了肉酱,他们连跑都来不及,我连个囫囵的尸首都找不到……俺那杨师长啊……不为你自己,你也想想手下现在的弟兄们,他们有没有受过老蒋的恩戴?有没有受过陈长官的提拔?他们没有你那么多的人情顾虑,他们都和俺一样只是想回家种地,只是想回家陪老婆看孩子孝敬爹娘……你……你难道就忍心让他们和你一样……和你一样个马革裹尸么?你要是殉了民国,老蒋可能会给你写个对子,给你追个勋章,或者再追封个上将。可你手下的弟兄们,他们能落得个啥?他们的尸体只会喂了野狗,连个坟堆都没有,你……你的清高,你的抱负,难道比你手下这万把弟兄的生命还要金贵么?杨铁筠!你要摆开道理多想想啊!”

老旦声嘶力竭的喊叫让杨铁筠诧异。他静静地看着老旦,时隔多年,这个只有善良勇敢为本钱的农民,已经在不息的战火中变得明白了,甚至具有观察分析政治问题的能力了。他的这一番侃侃而谈,可谓深入浅出,在用最通俗的言语向他讲明白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灌输当年自己曾教给他的那句话:你小子要识相!而且矛头直指自己心中那份仍带有书生气的军人式执着。杨铁筠在脑子里把老旦的话绕了几圈,竟然无法从正面反驳。他从副官手里又要过一只烟,点着了吸了一口,递给老旦,自己再点上一根,支着拐杖走了几步,慢慢说道:

“老旦,回去吧!该说的你都说了,该想的我还要再想想。顺便……我想提醒你一句,等打完了仗,你就回家去种地,别去当官,什么官也别做,你……没那个本事。而且要争取加入共产党,在你们的新中国,打完了仗,情形会和以前不一样的!我有校友在苏俄那边学习,知道一些他们的事,那种政治斗争,你是没见过的。你的身份又和大多数人不同,就怕人翻旧账啊!争取入党可以给你自己多留块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