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霍善坐堂看诊之余, 李时珍这个出身于明代小说文学鼎盛时期的家伙又跳了出来,以拇指小老头儿的形象给霍善讲起唐代中后期盛行的传奇故事。

这时期许多文人都开始创作小说故事,据说元稹就创作了《莺莺传》,讲的是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缠绵悱恻爱情故事, 到他们明代都是个热门改编题材, 不知多少个戏台演出过它的衍生戏说。

还有好事者考证,负心张生竟是元稹自己!

只不过那终归只是后人推断, 具体如何谁都不知晓。

霍善积极说道:“要不我问问他本人?”

李时珍:。

李时珍谆谆教诲:“你要是干了坏事, 别人问你你会承认吗?”

霍善一听觉得也对, 他问李世民他们有没有做啥,李世民他们都说“我不是我没有你别听苏轼他们胡说”呢!

李时珍又继续给他科普, 白居易他弟白行简也是个相当出色的传奇写手。

他创作的《李娃传》就比较暖心了, 讲的是倡女李娃在爱人某生落难时不离不弃、最终被封为汧国夫人的曲折故事。

相比于李娃的重情重义, 某生父亲先是因为觉得他的所作所为太丢脸要痛下杀手, 后来又因为某生富贵了就来认子认媳,真是把那些世家大族的不要脸写得活灵活现!

霍善听得津津有味, 问李时珍这白行简还活没活着。

李时珍去查了查才回道:“还真不巧,几年前他已经去世了。”

还得是白居易这种心大的人才活得长啊!

此时路过的苏轼插了一嘴:「要说白行简写得最好的作品, 那还得是《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

李时珍让苏轼闭嘴。

为防霍善跑去和苏轼交流什么《大乐赋》, 李时珍麻溜说起别的话题转移霍善的视线:“这会儿还有个蒋防,他倒是还活着。可惜目前这人在外头当刺史,你估计也见不着了,不过他那篇《霍小玉传》的主人翁之一还在长安!”

霍善没读过《霍小玉传》, 不由问李时珍这写的又是啥。

原来这霍小玉也是个名妓, 她与年轻的诗人李益相恋, 祈求李益先别娶妻,离你而立之年还远得很, 不如我们先恋爱个八年,等你满三十岁我就去出家,你也可以娶个高门大族的女子当妻子!

可惜许下八年之约还没到一年,李益就回家娶妻去了,还对霍小玉避而不见。

霍小玉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前终于见到了李益,对他发誓说自己要化为厉鬼,让李益家无宁日!

李益亲眼看着霍小玉忧愤而亡,从此得了痴病,总能看到或者听到自己的妻妾和人私通,以至于他生出了病态的嫉妒心,逼走了三个妻子不说,还时常恐吓家中的姬妾说:“知道某某姬吗?她因为了做了某某事,已经被我杀了!”

霍善:?????

霍善不太确定地问道:“你说的是这个李益在长安?这是真事?”

李时珍也不太确定:“李益确实应当在长安,但不一定是真事,毕竟写《霍小玉传》的蒋防是受李绅推荐出仕的,后来被牛党打压到地方去了,一直郁郁不得志。”

既然是身在党争漩涡的官场同僚,难保没有在书里下黑手的可能性!

他又给霍善复习了一下,李绅就是那个写“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他在众人眼中李绅属于李党,他举荐的蒋防自然也属于李党。

蒋防就是不太凑巧地在李绅他们即将失势的时候凑上去的,于是恰好党争尾巴扫到了。

估摸着蒋防应当是得知李绅鼓励元稹写《莺莺传》,觉得这个我上我也行,就提笔写了篇《霍小玉传》送上去。

至于为什么选李益当主角,那当然是因为李益诗名远扬,且除了边塞诗外偶尔还会写点“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之类的情爱句子。

而且李益名气那么大却蹉跎了几十年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据传他少年时确实得了痴病,经常怀疑家里妻妾偷人,病态到每次出门就把房门从外面锁起来,并在门窗下面撒上一层灰,以备回来时查看妻妾有没有出去跟人私会(史载为“散灰扃户”)。

李益这毛病有名到当时的人都把嫉妒成痴称为“李益疾”。

你在家都疑神疑鬼成这样,谁敢让你去办大事!

看吧,齐活了,要痴有痴,要狂有狂,曲折离奇,多好的传奇故事素材啊!

就他了!

拿来吧你,我们的李大才子!

霍善和李时珍讨论起来:“这‘李益疾’能治吗?”

李时珍被问住了,思量半天才说道:“这种应当属于情志病,不好治。不过他这应当也不大需要治,他活了八十四岁呢。”

霍善颇有感慨:“他这病瞧着伤害的是别人,自己长命百岁也不稀奇。”

听李时珍的意思,这位大诗人对妻妾严苛,对属下严苛,对自己好像不怎么严苛,有气他都全撒别人身上了,自己当然能活得长久!

李时珍无言以对。

霍善又问:“他都八十多了,还在当官吗?当的啥官?”

李时珍道:“礼部尚书。”

霍善:。

不愧是大唐。

这治家水平竟也能当礼部一把手吗!

李时珍帮大唐找补了一下:“这时期的礼部尚书已经不怎么管礼部的事了,都是礼部侍郎在干活,他就是挂个名儿。”

要不李昂的谥号怎么会是唐文宗呢,他喜爱诗文,也爱用文学之士,继位后麻溜就把八十岁的李益安排个礼部尚书的位置,元稹也被他不远千里挖出来起用。

话题都聊到这了,李时珍顺手给李昂发了两篇传奇故事,一本叫《莺莺传》,一本叫《霍小玉传》。

妙哇!

你继位这两三年提拔的两个人恰好都是传奇故事主人翁原型!

正在扒拉自己手头到底有什么人可以用的李昂:“……”

谢邀,现在不是很想看这些东西。

李益确实太老了,他的辞官奏疏都已经呈上来了,等会咱就批准他回洛阳养老去。

至于元稹,他办事能力是真的挺不错,只是不太能服众而已。现在他正在整顿吏治,干的全是得罪人的事,若是他能保持下去,也算是一把用得上的好刀。

这是他老祖宗李世民给他讲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法,最要紧的是用他们的人要有自己的主见,绝对不能这边过来说谁不好就不用谁,那边过来谁不好你又把谁撵走。

你真要是这种性格的话,多少人才都不够你造作的。

正事更是一件都别想办成。

像他弟这位唐武宗在位时间虽短,但他用人时意志坚定,深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什么事都和李德裕商量着办。